《沂蒙山歌》——对位的技法与魅力.pdfVIP

《沂蒙山歌》——对位的技法与魅力.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郝 峰 《沂蒙山歌一一对位的技法与魅力》 《沂蒙 敌》 僮的丝法与勉 郝峰 摘 要:混声无伴奏合唱 《沂蒙山歌》是近年来我国合唱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以专业的艺术合唱理念、严谨的对位手 法写成的上乘之作。作品一经问世,立即被国内各地合唱团争相演唱。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张以达先生对我国现阶段合 唱创作现状非常忧虑。提 出:“中国合唱改编的出路在对位、对位的关键在延留音的解决”。正是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张先 生创作了这首混声无伴奏合唱 《沂蒙山歌》。本文以该作品为例,深入剖析了作品的艺术特色与写作技巧,并附带探讨了一 些相关 问题。 关键词:沂蒙山歌:合唱:对位:延留音:多声部 尽管早在 2O世纪初,我国现代合唱艺术就己起步,但迄今能达到国际参赛要求的合唱曲目却仅有 60多首,而西方国家 竟多达 l万多首。。与国际水准相比,我们的差距主要是创作手法过于单一,大多数的合唱作品都属于 “歌咏类”,呈和声性 纵向思维。而具有多声部特征、彰显复调思维的无伴奏合唱作品则较少。为此,我们只有尽快突破 “主调”思维的桎梏,努 力将传统与近现代音乐创作手段有机地应用到合唱创作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写作技巧、丰富写作手法,使我国的合唱艺术尽 早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建国以来,瞿希贤、杨鸿年、陆在易、张以达、陈怡、色-恩克巴雅尔等我国一批优秀的作曲家对 此做出了可贵探索。 《沂蒙山歌》是张以达先生根据山东民歌 《沂蒙山小调》改编创作的一首无伴奏合唱,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业界广泛关 注,并在各地广为传唱。其中更是彰显了 “复调思维”的智慧与成就。严谨的对位、声部间的流动 以及和声功能性序进等都 显示出作 曲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堪称经典之作。 一 、 作品分析 《沂蒙山歌》是一首混声无伴奏合唱,改编 自山东蒙阴民歌 《沂蒙山小调》。原曲为一个八小节,上、下旬构成的乐段, 徵调式。其歌词是: 沂蒙山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映朝 阳; 果子那个熟了五谷那个香,丰收的歌声传四方: 幸福那个生活 日日长,沂蒙山的人 民喜洋洋 。 张先生将其改编成了一个 “三段曲式”: 引子 A B A 尾声 7 4+6 4+4 4+6 6 1.引子 (谱例 1): 沂蒙山歌 f混 声合 唱 ) SoPRAN o ALT0 TEN0R 在引子的开始,女低音两个声部小三度长音很弱地先后进入作铺垫,勾勒出一幅云雾缭绕的山水景色。接着,女高音和 男高音声部依次唱出音乐的主题动机,先由女高音声部出现一个由环绕式倚音再到解决音的一个主题动机,从纵向看,这个 环绕式倚音即是一个无准备的延留音。女高音声部解决的同时,第--=d,节女低音又形成一个不协和音 (纯四度),直至 B下 行解决至A,第二个延留音从形成再到解决才告结束。第三个延留音在第五小节,男高音声部像女高音第一次进入时一样, 由另一个无准备延留音以环绕式倚音的形式出现并解决,主题动机 以新的音色在下方大二度作应答并停留在F徵调式的V 级音上,此时在第六小节女低音声部一个 已延留三小节的不协和长音F随之解决到E。至此,引子部分结束在属七和弦上, 形成充满期待的开放性的结尾。 。李瑾 《中国合唱与世界接轨差的很远》音乐周报 2010年 3月 31日第5版 ·89 · 2018年第四期 音《乐创作》 在引子中,作 曲家使用对位手法,三个声部先后进入,线条清晰、形象鲜明,共形成四个延留音。女低音的两声部,像 一 条连绵不绝的彩带,在云雾环绕的山峦间若隐若现。主题动机在其上方、下方交替出现,彼此呼应,描绘出一幅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