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59.080
W 04
备案号:60301-2018 DB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128—2018
纺织品 12 种异味化合物的测定
Textile−Determination of 12 odor compounds
2018 - 08 - 24 发布 2018 - 09 - 24 实施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纺织服装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1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欣卉,莫月香,胡剑灿,罗峻,廖芸,邓华。
纺织品 12 种异味化合物的测定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化学实验室工作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
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吹扫捕集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甲苯等12种异味化合物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纺织品。
目前,纺织品异味测试相关方法标准,仅限于嗅辨法,不能定量。同时,异味化合物种类繁多,高
达数百种,不同纺织品异味种类不同,对应的化合物种类也不同,鉴别和定量难度大。本方法标准指引
了一个定量分析的方法,但并未覆盖全部的异味化合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568.2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标准贴衬织物 第2部分:棉和粘胶纤维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0629 纺织品 用于化学试验的实验室样品和试样的准备
GB 18401-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异味 odours
纺织品中散发出的霉味、高沸程石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中的一种或多种。
4 原理
本标准利用吹扫捕集热解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纺织品中12种异味化合物(参见附录A )
的定性、定量分析。
5 材料、试剂和仪器
除非另有说明,所用试剂均为色谱纯。
5.1 材料
5.1.1 试样:从同一批次的样品中按照颜色、品种随机选取代表性的样品置于无味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试验前不应进行任何处理。
5.1.2 空白试样:棉贴衬或粘贴衬,符合GB/T 7568.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标准贴衬织物 第2 部分:
棉和粘胶纤维》要求。
5.2 试剂
5.2.1 异味化合物标准物质:甲苯、己醛、丙烯酸丁酯、苯乙烯、正癸烷、苯胺、正十一烷、正十二
烷、2-甲基异茨醇、水杨酸甲酯、正十三烷、2,4,6-三氯苯甲醚。12 种异味化合物标准物质应有相应
证书。
5.2.2 有机溶剂:甲醇、丙酮。
5.3 仪器
5.3.1 容器:玻璃或金属材质,无气味,体积约2L,可密封。
5.3.2 天平:精度1mg。
5.3.3 微量进样针:10 μL 微量进样针。
5.3.4 棕色容量瓶:5mL、10mL、100mL 棕色容量瓶。
5.3.5 吹扫捕集系统:具有样品加热、气体吹扫、吸附、热脱附和自动进样等功能的装置。
5.3.6 气相色谱–质谱仪:配置适宜检测12 种异味化合物(5.2.1)的毛细管柱。
6 分析准备
6.1 混合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分别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各种异味化合物标准物质(5.2.1),用甲醇稀释成浓度不低于100 μg/mL
的混合标准储备液。
异味标准物质在制备混合浓度标样的过程中容易损耗,配制过程要快,配制时间应不超过10min,
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44T 1422.2-2014科普展项及布展通用规范 第2部分:展项制造.docx
- DB44T 1422.3-2014科普展项及布展通用规范 第3部分:展项安装调试.docx
- DB44T 1422.4-2014科普展项及布展通用规范 第4部分:展项验收.docx
- DB44T 1531-2015食用棕榈藤栽培及藤笋保鲜技术规程.docx
- DB44T 1545-2015可移动塑料垃圾桶斜面冲击试验方法.docx
- DB44T 1547-2015阻燃纤维板燃烧性能 技术规范.docx
- DB44T 1610-2015轿车轻型载重汽车无内胎轮胎(静态)气密性能试验方法.docx
- DB44T 1694-2015竹节树繁育技术规程.docx
- DB44T 1738-2015珍珠贝壳板材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4T 1739-2015泥蚶养成技术规范.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