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5
生活 音乐讲座
2016 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研究》(课题编号 16BD051)成果
茶山蝶舞 —— 《采茶灯》音乐分析
—— 中国民歌音乐分析之十三
文 施 咏①
采茶歌舞是我国南方汉族地区历史悠久、风格独
特的民间歌舞之一,主要在浙江、江西、安徽、福建、
采茶灯
广西、广东、湖南、湖北等南方各产茶地普遍流传。附
生于产茶、种茶、制茶、卖茶、饮茶等一体化的“茶文
化”过程中,并与“酒”并称为中国两大“饮”食文
②
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两朵奇葩 。
《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是一首流传于
我国闽西龙岩地区的民间歌舞小调。最初是以采茶时所
唱的“茶歌”为基础而发展,据考证已有近两百年的
历史。相传,“昔时,每年采茶季节,茶女们上山摘
新茶,休息时,常聚集于山上‘茶寮’(一种以竹子搭
架、茅草为棚的屋子),演唱茶歌,配以表现采茶劳
动、扑蝶的舞蹈,久而久之,动作渐渐趋于多样,队形
变换丰富,并被用于喜庆场合,成为年节喜庆活动中不
可缺少的内容。③ ”
福建龙岩,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属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温暖潮湿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气候十分适宜茶叶
的生长,茶山遍布也促使了采茶类的民间音乐在该地区
的盛行发展。其中,以《采茶灯》最具代表性。早期的
龙岩《采茶灯》由采茶姑娘、茶公、茶婆、武小生、男
小丑等角色表演,边舞边唱,间插道白,是融说唱、戏
曲、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20世纪50年代
初,经温七九等民间艺人的加工整理、改编发展后,逐
渐剔除了其中的戏曲成分,成为纯粹的歌舞表演形式。
并以其丰富的内容、朗朗上口的曲调、欢快活泼的情
绪,成为福建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曲目之一,于2005 年
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
“龙岩采茶灯”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名录。
① 施咏,(1971-),男,博士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② 黄允箴.中国民歌与风土(茶歌篇•酒歌篇)[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
③ 刘春曙、王耀华.福建民间音乐简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91.
56
生活 音乐讲座
一、歌词分析
《采茶灯》在长期的表演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 三月里来三月三,
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与表演范式,着重于茶女们在茶公、茶 昭君娘娘去和番,
母的带领下上山采茶的过程。 回头不见毛延寿,
1.内容分析 身披琵琶马上弹。
歌舞的主体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茶女们到前山采茶 ……
的“正采”段,和之后来到后山采茶的“倒采”段。“舞蹈 倒采
的前半部分,茶女们配以竹扎纸面、彩色精制的茶灯,运用 七月里来秋风起,
各种动作和队形的变换,来表现她们拔荆棘、上山坡、过小 孟姜烈女送寒衣,
道、穿茶丛、摘茶、拣茶、筛茶等劳动场景① 。采茶完毕, 哭倒长城八百里,
当茶女满怀劳动的愉悦踏上返程时,发现了在茶丛中翻飞起 不见范郎来穿衣。
舞的彩蝶,于是茶女在大自然中欢快地扑蝶。而在舞蹈的后
半部分,则是“由一茶农以柔软竹杆扎成五彩纸蝶,作蝴蝶 八月里来桂花香,
飞舞动作,茶女们放下茶篮,换以纸扇,表演扑捉蝴蝶,追 董永卖身葬父亲。
逐嬉戏的优美舞步,整个舞蹈生动活泼、乐观风趣。② ” 一点孝心透天庭,
值得一提的是,《采茶灯》表演时采用龙岩方言演唱、 天差织女结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