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诊断检索表全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病害诊断检索表 一、蔬菜病害的症状 诊断的基础是病害的症状,即病征和病状。 病征是指病原物的群体或器官着生在寄主病部表面所构成的特征特性表现,它直接暴露了病原物在质上的特点。 病状是指寄主植物和病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结果的外部表现,即生长发育的异常状态,这种外部表现各有其特异性和稳定性。 1、病状 (1)变色由于病组织细胞内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被破坏,以及其他色素形成过多而使植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统称为变色。变色可细分为花叶、黄化、褪绿、白化等。 (2)斑点病株局部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而死亡,表现出形状和颜色不一的病斑,称为斑点或局部坏死。斑点按形状可分为圆斑、角斑、网斑、条斑、轮纹斑、云纹斑、虎斑等;按颜色可分为褐斑、黑斑、灰斑、赤斑、紫斑、白斑等。斑点有的病健分界明晰,有的病健部界限不明、边缘模糊不清。斑点周围有的出现黄晕,有的无黄晕。斑点可发生于根、茎、叶、叶柄、叶鞘、果或种子等各部位,造成叶枯、茎枯、枝枯、落叶、落果等。有的斑点后期会局部或全部脱落,形成“穿孔”。 (3)腐烂植株病部组织受病原物的酶的分解,造成较大面积的崩解破坏或变软,称为腐烂。腐烂按质地可分为湿腐、软腐、干腐等;按颜色可分为褐腐、黑腐等;按气味可分为苦腐、酸腐等;按部位可分为根腐、茎腐、茎基腐、脚腐(或裙腐)等。有的病部坏死腐烂表现出病部下陷或突起的木栓化病变,分别称为溃疡与疮痂;苗床幼苗基部腐烂并缢缩,造成折倒,称为猝倒;如腐烂缢缩最后直至枯死,称为立枯。 (4)萎蔫菜株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因病菌产生毒素,致输导机能受阻,部分枝叶以致全株凋萎,称为萎蔫。 (5)畸形菜株或个别器官发育过旺或受限制,表现种种特异的形状,统称畸形。畸形可分为肿瘤、丛枝、发根、徒长、矮缩、皱叶、卷叶、蕨叶、叶变、根肿等。 (1)霉状物病部表现出不同质地、颜色的霉层,如霜霉、棉霉、黑霉、绿霉、青霉、灰霉、赤霉等,霉层稀疏或致密不等。 (2)粉状物病部表现出不同质地、颜色的粉状物,如白粉、锈粉、黑粉等。 (3)小点或小粒状物病部上表现出针头般大的小黑点或朱红色小点等。 (4)核状物病部上表现出粒状或鼠类状的黄白色、褐色或黑色的菌核。 (5)索状物病部上表现出缠绕状的白色或褐色绳索状物。 (6)膜状物病部上表现出灰色或黑色薄膜状物。 (7)伞状物或块状物病部上表现出质地和颜色不同的菌伞或菌块。 (8)脓状物病部是溢出乳白色或黄色的胶粘状物,潮湿时手摸质感粘性,干燥后形成胶膜或胶粒,带反光性。病征因病原物的不同而异,前面的7种病征为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征;而脓状物则为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至于病毒和线虫所引起的病害,通常只有病状,病部表面上是看不到病征的。另外,病部上的病征通常要在病害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二、蔬菜传染性病害的田间判断依据 (1)病状多数是点发性病害。以茎、叶、花、果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局部斑最为常见,如斑点、条斑、枯焦、炭疽、疮痂、溃疡等;其次是凋萎、腐烂以及各种变态矮化等畸形。 (2)病征病部中、后期大多长有霉状物、霜状物、粉状物、锈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等。 (3)田间分布及发病条件发病初期常有发病中心,多有随风向传播蔓延的趋势。阴雨高湿、苗势嫩绿、披叶郁蔽、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等都有利于多数病害的发生。 (4)传播和侵染主要借气流或雨水溅射而传播。真菌孢子落到寄主上,萌发芽管直接贯穿表皮侵入,或经由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 (1)病状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和萎蔫二大类型,多数是点发性病害,以条斑、角斑、腐烂、枯萎等类型最为常见。病部多呈水渍状,对光观察有透明感,腐烂组织常黏滑并有恶臭,枯萎组织的切口常泌出浑浊液。 (2)病征病部在高湿或晨露未干时,分泌出淡黄色溢滴,即菌脓,干后呈鱼籽状小胶粒或呈发亮的菌膜平贴于病部表面。 (3)田间分布及发病条件发病初期有发病中心,多有随水流方向传播蔓延趋势。地势低洼、深水灌溉、苗势嫩绿、叶部郁蔽、特别是大风暴雨和水涝最有利于发病。 (4)传播和侵染植物病原细菌田间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流水、昆虫、线虫和人的农事操作活动等,而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种子、种苗的调运。病原细菌接触寄主后,经由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致病。 (1)病状多数是系统侵染的全株性病害。初发时常从植株个别叶片或枝条开始,随后发展至全株,以枯斑、花叶、黄化、矮缩、簇生、畸形等最为常见。一般嫩叶比老叶更为鲜明,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 (2)病征病部外表不显露病征。 (3)田间分布及发病条件分布较分散,病健株明显交错,无发病中心,但田边四周有时较重。病情常与某些昆虫发生有关,或随种植年限而加重。早种和干燥环境往往有利于多数病害的发生。 (4)传播和侵染除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染和嫁接传染外,许多病毒还能借昆虫传播。在传毒虫媒介中以蚜虫和叶蝉最

文档评论(0)

137****14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