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科试卷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是诗歌中绕不开的情愫。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 “ ① ,闻道龙标过五溪。”这两句融情入景,景中见情,写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又借皎洁明月抒发离别之恨:“② ,③          。”  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在外游子的浓浓乡愁:“④ ,古道西风瘦马。”他更是在诗中直抒胸臆,“夕阳西下,⑤        。” 王湾在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生动勾勒北固山下壮阔图,“潮平两岸阔,⑥ ”。并在诗中蕴含着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理趣,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是:⑦ ,⑧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立秋就意味着夏天将要谢幕, 秋天将要上演早已酝酿好的华丽和精彩。 毫不吝①sè 地展现出来。秋天伴着柔风,带着凉爽,有些优雅,有些洒脱。因为气温还是很高,却不像以前那样潮湿、闷热,让人汗流不止。温柔而 甲(A.爽朗 B.开朗)的秋迎合了人们渴望舒适的心意, 乙(A.契合 B.融合)了树木花草的光鲜亮丽,把初秋的山水装点得如诗如画,而又悠然 丙(A.安静 B. 静谧)。天空高原②chéng 清, 秋的怀抱里塞满了鲜花、瓜果, 衣袖不时地充盈着怡人的香气,仿佛是嫦娥下凡,从你身边翩然走过,③浓zhuāng( )艳抹,暗香袭人。 (1)为文中①②③处写上正确的汉字(正楷字或者行楷字)(3分) ① ② ③ (2))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丙处,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只填序号)。( )(3分) A 、 开朗 契合 静谧 B 、爽朗 契合 静谧 C 、 爽朗 融合 静谧 D、爽朗 融合 安静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择修改正确的一项。( ) ( 3 分) A.虽然气温还是很高,却不像以前那样潮湿、闷热,让人汗流不止。 B.但是气温还是很高,却不像以前那样潮湿、闷热,让人汗流不止。 C.虽然气温还是很高,而且不像以前那样潮湿、闷热,让人汗流不止。 D.因为气温还是很高,所以不像以前那样潮湿、闷热,让人汗流不止。 3、名著阅读交流。(6分) (1)、《朝花夕拾》原名 ,是鲁迅的一部 集。 (2)、“我”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3)、【整本书阅读】个人小我应融入国家大我。班上正举行小我与大我主题演讲活动。请从《朝花夕拾》中找一个合适的人物(或谈这部名著的作者),和你对他(她)的认识,谈谈你对这个班会课主题的理解。(3分)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观沧海》,回答下列问题(6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诗人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开阔壮丽的特征。 C、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D、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17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6、解释下列词语(4分) (1)去后乃至 去 (2) 尊君在不 不 (3)孤往者尝为邺令 尝 (4)孔子亦不师周公 亦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