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十四五教材中医儿科学发热课件.pptx

本科十四五教材中医儿科学发热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热的临床特点是发热重、恶寒不止、汗液稀薄、口渴欲饮、咽干音哑、心烦喜呕、烦躁不安等。高热时可能伴有皮肤疹、瘀斑、舌苔白腻、神疲乏力等症状。对于发热原因的分类,可以分为风热、火邪、痰湿等。其中,风热主要由风邪引起的,表现为高热、口鼻流涕、咳血、头痛、肌肉酸痛等;火邪主要由烟火导致,表现为高热、口唇干燥、眼目干涩、舌红、咽干、口腔溃疡等;痰湿主要由食物积滞、药物中毒等原因导致,表现为口臭、腹胀、腹泻、呕吐、尿频、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针对具体病症,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清热解表、化

第一节发热 【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分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调护】【案例分析】【古籍选录】 发热是儿科多种疾病中的症状,可有壮热、低热、潮热等不同的证候群表现。壮热是指身体发热,热势壮盛,扪之烙手,或伴恶热烦渴的一种症状,属高热范畴;低热是指身体自觉发热,但热势不高,体温一般在37.5℃至38℃之间;潮热是指发热盛衰起伏有定时,犹如潮汛。 高热,是指体温(腋温)高于39℃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儿科常见急症。高热又称为“大热”“壮热”“身灼热”。小儿急性高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可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如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此外,小儿变态反应(如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也可出现高热;小儿长期高热常见于败血症、沙门菌感染、结核等感染性疾病;也可见于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与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等结缔组织病。虽然小儿体温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体温过高或持续高热,尤其在温病过程中,易见痉、厥、闭、脱等危重证候,需及时对症救治。 【病因病机】 小儿高热分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高热为邪毒入侵,正邪相争;内伤高热则多正气虚损,阴阳失调。 1.外感高热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且寒暖不能自调,若调护失宜,六淫邪毒由口鼻、皮毛而入,侵犯肺卫,束于肌表,郁于腠理,正邪交争,则发热。感受温热、暑湿之邪,或感受寒邪,从阳化热,均可引起高热;且邪愈盛,正愈实,交争愈剧,热势愈高。 2.里热炽盛若外感邪毒入里化热,或温热疫毒等直中于里,或小儿嗜食肥甘辛辣,肺胃蕴热,均可致里热炽盛,发生高热。邪热充斥内外,扰上及下,闭塞气机,可出现邪热蕴肺、热炽阳明、热结肠道、热入营血诸证;热毒灼津炼液为痰,痰火交结,上扰清窍,引动肝风,亦可致变证丛生,甚至出现闭、脱等危重证候。 3.邪郁少阳若感邪之后,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致少阳枢机不利者,则可见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之寒热往来证。由于少阳枢机不利,肝胆疏泄功能失常,故常伴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证候表现。 图10-1 发热病因病机示意图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小儿腋温39℃以上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二)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一)辨证思路 高热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应根据患儿发病季节、发热程度、持续时间、热型,以及伴随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明确病因诊断,包括病变系统、部位、性质,区别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特点、指纹及舌脉辨别表、里、虚、实,并注意有无兼夹证。 1.外感高热常因感受六淫邪毒所致,发热及鼻塞流涕、咳嗽等肺卫表证为其共有证候表现,但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病邪特性及致病特点不同,临床表现亦各有不同。 2.但热不寒是指热性病过程中,病邪入里化热,出现发热而无恶寒的症状。此为病邪亢盛,正气御邪,邪正交争,多属实证。临床上可因病位不同表现为邪热蕴肺、热炽阳明、热结肠道、湿热郁蒸、暑热伤气及热入营血等证候。 3.日晡潮热一般多在下午3~5时(即申时)出现发热,或热势加重,常见于阳明腑实证,故亦称阳明潮热。由于胃肠燥热内结,阳明经气旺于申时,正邪斗争剧烈,故在此时热势加重。 4.寒热往来指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作的情况。此为少阳病,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而致。除发热外,常伴有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少阳枢机不利证候。 (二)治疗原则 小儿高热为儿科急症,治疗应以及时退热治标为先,辨病辨证论治其本为后。因病势易于传变,可中西医结合、针药结合、内外结合救治。 (三)分证论治 1.外感风热证候:高热,微恶风,头身疼痛,鼻流浊涕,喷嚏咳嗽,口渴,咽红或喉核赤肿,舌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证候分析:风热犯于肺卫,卫表失和,则见发热重,微恶风;邪客肌表,络脉失和,故头身疼痛;风热上攻咽喉,则咽红或喉核赤肿;风热犯肺,肺失宣肃,则鼻流浊涕,喷嚏咳嗽;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均为外感风热之象。 辨证要点:高热,鼻流浊涕,咽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治法:辛凉解表。主方: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荆芥、大青叶、石膏、黄芩、薄荷、桔梗、牛蒡子、芦根、甘草。加减:咽喉肿痛者,加玄参、岗梅;烦躁哭闹者,加淡竹叶;伴惊厥者,加僵蚕。 2.温热炽盛证候:高热,头痛,面赤气粗,大汗出,烦渴,神昏谵语,斑疹透露,舌质红或绛,苔黄,脉洪大。证候分析:邪热炽盛,充斥内外,故见高热、头痛、面赤气粗;热炽迫津外泄则大汗出、烦渴;邪热扰心则神昏谵语;热入营血,灼伤血络故斑疹透露;舌质红或绛、苔黄、脉洪大为里热炽盛之象。辨证要点:高热,大汗出,烦渴,神昏谵语,斑疹透露。 治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