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周超凡:行医六十载 人生渐展开
《文摘报 》( 2021 年12 月09 日 05 版)
周超凡,1936 年生,浙江省平阳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
究所研究员,中医治则治法领域开创者与学术带头人。
85 岁的周超凡退休已13 年,这些年他从没享受过轻松惬意的退休生活,科研、教
学、保健任务、医疗、评审、审稿、讲座……每天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对于每项工作,
他没有丝毫将就和对付,也没有走任何捷径,用他自己的话讲,诀窍就是“惜时”,把精
力和时间都用在中医药的学术传承和文化传播上,“让更多中医人学好中医、更多人了解
中医,是我的使命所在”。
周超凡致力于以治则学为依托把中医的治疗思想和理论的精华传承下去、传播开来,
以“教”“传”为乐,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流淌在血液中,渗透到骨子里。中国工程院
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评价:“他不仅是一个中医学家,还是一个中药学家。
他讲究药物原理,对很多用药讲得非常透彻,并且与时俱进,就连最新的药理成果都能在
他的方子里得以体现,是当今能说清楚病、药、方的人。”
基层磨砺 甘之如饴
周超凡生于中医世家。儿时,父亲坐堂看诊,母亲抓药,高高的药橱里花样繁多的饮
片、忙碌的药工和往来不断的病人,是他童年印象最深的场景。耳濡目染,周超凡很小便
诵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及《濒湖脉学》等入门书籍,还时不时随父
亲出诊和上山采药。1957 年,他考入上海中医学院,成为新中国最早的中医大学生之一。
毕业后,周超凡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一
边饱读本草著作,一边在实验室里做一些药物的动物实验。他隐约意识到:如果撇开配伍
和临床方剂,单纯分析中药成分,就背离了传统中医理论;中药药理和毒理的研究更不能
唯成分论,也不能单靠动物实验照搬过来用在人身上。
他渴望从中医临床实践中解开困惑。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出门诊时期,他被
孟河学派大家、中医研究院元老之一杨树千先生收入门下,亲炙三年。经过临床历练,周
超凡深刻认识到,临床是中医的根本,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才是正途。此后60 多年科
研生涯,他始终没有离开中医临床。
1969 年,周超凡随医疗队来到江西德兴。一是继续举办西学中班,为当地培养中西医
结合人才;二是整理民间地方中草药。白天和药农一起上山采药,晚上在灯下制作中草药
标本,弄清每味药的科属、药性、药效及临床应用等问题。离开江西回京时,他已汇集整
理了100 多种中药标本,并做了上千张卡片。
倾心中药 撰文修典
1978 年3 月18 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科学的春天”来了。就在这次大会
上,《全国中草药汇编》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份沉甸甸的集体荣誉凝结着周超凡的智
慧和汗水。
从1970 年参编《全国中草药汇编》到1975 年开始参加《中国药典》的编写和修订,
周超凡在特殊的时代开启新的征程。他在《全国中草药汇编》的编写工作中担任药理临床
组长,负责编写药理、临床两部分内容。在之前多年科研、诊疗、教学工作积累的经验基
础上,他又花费了大量精力,搜集整理各地草药手册和以往研究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
参与到《汇编》的编写工作之中。
1985 年,他被选为第5 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后连任至第9 届,一干就是25 年。
其间,周超凡提出很多真知灼见,发表数篇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如建议修订《中国药
典》对中药功能主治的表述,规范中药饮片的用量,增加关于毒性和用药安全的指导,以
及根据临床需求和药物质量删除和新增部分成方制剂等;经过考证和深入研究,订正了马
钱子、斑蝥、枳实、枳壳等药物的性味。2020 年第11 版《中国药典》出版,他对其中的
变化如数家珍:“中药又新增了11种,修订了452 种,其中包括穿山甲已升级为国家一级
保护野生动物,马兜铃和天仙藤肾毒性问题,黄连羊肝丸因含有粪便类的夜明砂被剔
除……”
治则治法 返本开新
1985 年,周超凡奉命筹建中医治则治法研究室并任主任,开始致力于中医治则治法的
学科建设和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中医的治则概念,包括治疗思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
方证四部分,四者相互交叉渗透,相辅相成,治疗思想引领治疗方法与疗效,也决定着治
则治法与疗效,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决定性基础。
周超凡带领团队全面整理历代中医治则文献,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从先秦至晚清
3000 余种医籍中选取300 余种,将其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