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4.5)--李健:胃肠间质瘤研究的发展,我们中青年医生责无旁贷.pdf

(4.5)--李健:胃肠间质瘤研究的发展,我们中青年医生责无旁贷.pdf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健 :胃肠间质瘤研究的发展 ,我们中青年医生责无旁贷 李健及其 同代 的医生正处在人生和职业的壮年节点 ,如今 已是行业 内中流砥柱 。他们见证了国内 胃肠 间质瘤诊疗的兴起与发展 ,也面临着手握接力棒 的压力 ,希望和焦虑交替 出现 ,只能踏实落 地 ,但求 日进一寸。 文 / 格林、张大龙 周一早上八点 ,北京大学肿瘤 医院门诊楼黑压压挤满了人 ,几无落脚处。一楼的三部电梯前排着长 队 ,我们随人流来到六楼 ,终于在一个拥挤的小房间见到了李健医生。这位消化肿瘤内科副主任、博 / 士生导师 ,穿一身白大褂坐在折叠椅上 ,房间里唯一一张白色桌子堆满着早餐 ,接下来的访谈途中不 时有人进出取东西 ,微波炉发出加热食物的滋滋声。但李健医生仍然语速极快 ,聊起专业主攻方向的 结直肠癌和胃肠间质瘤时逻辑清晰,像有一股定力。 往前看 ,李健 自博士毕业成为医生已经将近20年 ;往后看 ,离退休也差不多20年。李健及其同代的 医生正处在人生和职业的壮年节点 ,如今已是行业内中流砥柱。他们见证了国内胃肠间质瘤诊疗的兴 起与发展,也面临着手握接力棒的压力,希望和焦虑交替出现,只能踏实落地,但求日进一寸。 “我是和胃肠间质瘤的研究一起成长起来的” 1998年 ,李健本科毕业 ,跟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 ,正式成为一名消化肿瘤 内科医生。从医 这条被寄予了父母期望的人生道路从此变得更明确起来——李健发现可以用 自己所学的知识 ,真正 帮助他人。 “当时大家特别不愿意去肿瘤内科 ,没意思 ,因为治疗手段有限 ,就那么两三个化疗药能用 ,大部分 患者的治疗效果都不太理想。”李健回忆。 沮丧感在刚毕业的时候最明显。科室的病房里大部分是 “没有未来”的晚期肿瘤患者 , “好多病人住 俩月人就没了 ,时间都不长。你就看着 ,也没什么办法。”当患者终因肿瘤无法控制面临死亡时 ,医 生的无力感和挫败感让李健很久都走不出来。 当时的胃肠间质瘤 (GIST )领域亦是如此。因为早期常常无特异性症状 ,偶然被发现 ,有相当一部 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世纪之交 ,手术切除一度是治疗GIST的唯一方法 ,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原发 性GIST可通过手术治愈,更多病人在手术后复发、去世,短则只能生存数月。 李健是国内较早接触 胃肠间质瘤的医生之一 ,真正和 胃肠道间质瘤打交道是2004年北大医学部博士 毕业后。短短几年时间 ,局面变了。2003年 ,靶向药伊马替尼进入中国 ,让李健的专业方 向之一 胃 肠间质瘤的治疗迈上新台阶 :晚期患者平均生存期提高了3倍 ,10年生存率达到了20%[1]。 / 回过头看 ,李健庆幸 自己赶上了 “幸运的时代”和 “幸运的学科” ,但那时无论在国内 ,胃肠 间质 瘤都是一个早 已存在却又极度缺乏认知 的“新”疾病 。它是消化道肿瘤的一种 ,在 国际上属于罕见 疾病 ,国内每年约有 2万 -3万名新诊 断患者 。患者难以查到全面资料来 了解 自身疾病状况 ,求 医 问药总是充满坎坷。对于 医生来说亦是如此 ,当时国内胃肠道 间质瘤的诊疗研究只能依靠 同行 间 的经验分享 ,势单力薄。 和大多数医生一样 ,李健对这个少见肿瘤的认知 ,除了一点初步的理论知识和国外有限的用药数据 , 临床经验基本为零。好多事情没有答案 ,意味着鲜少经验可借鉴 ,意味着尝试和未知 ,也意味着有很 多探索的空间。 当时 ,李健利用已有的一丁点伊马替尼用药疗效与安全性数据指导病人用药 ,同时跟踪患者反馈 ,收 集患者用药后感受、常见的不良反应等,一来二去,和患者们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我是和 胃肠间质瘤这个疾病的研究一起成长起来的 ,很多医学知识是患者反馈给我的 ,很多临床经 验也都是患者给予我的。”李健曾在多个场合感谢患者对 自己的信任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