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专业大实验.docxVIP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专业大实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专业大实验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方案 目标:从自然界采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获得纤维素酶的高产菌株 。 意义:把含纤维的自然资源及纤维废料加以充分利用,转化成糖类作为食品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原料或制成优质饲料,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1.1.1原辅料 土壤品来自南阳理工学院以下各处离地表3-8cm深处泥土装入塑料瓶中,带回实验室处理。 (1)新校区竹林腐叶下的土壤 (2)校门口东边的松树林腐叶子下的土壤 (3)青年公寓外小树林 (4)2号教学楼后面花园的土壤 1.1.2试剂 羧甲基纤维素CMC、NaCl、MgS04·7H20、KH2P04、酵母浸粉、蛋白胨、 蒸馏水、琼脂、Na2HP04、酵母膏、刚果红试剂。 1.1.3仪器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可省)、小烧杯、100ml量筒、滤纸、漏斗、棕色试剂瓶、1000ml三角烧瓶1个、500ml三角烧瓶1个、试管24个、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24个、36支1mm无菌吸管、无菌玻璃涂棒12支、显微镜、无菌水。 1.2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1.2.1培养基配制 初筛培养基A:羧甲基纤维素CMC 20g、NaCl5.0g、MgS04·7H20 0.2g、KH2P04 1.0g、酵母浸粉 5.0g、蛋白胨10g、蒸馏水1000mL、琼脂 20g,pH自然,121℃湿热灭菌20min。 复筛培养基B:CMC 10g、Na2HP041.25g、KH2P04 0.75g、 MgSO4·7H2O 0.1g、蛋白胨1.25g、酵母膏O.25g、蒸馏水500mL、琼 脂10g,pH自然,121℃灭菌20min。 2.2.2试剂配制 1%刚果红试剂:称取刚果红试剂1g于干净的小烧杯中,用量筒量取蒸馏水100ml使之溶解,过滤,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2.3方法 2.3.1初筛的方法步骤 (1)配初筛培养基A,灭菌,倒平板。 (2)用稀释涂平板的方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 A.倒平板将配好的琼脂培养基溶化,待冷至55—600C时,用右手持盛培养基的三角烧瓶,置火焰旁边,左手拿平皿并松动瓶盖,用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住拔出,瓶口在火焰上灭菌,然后左手将培养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置于桌面上,待冷凝后即成平板。 B.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约20分钟,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将菌分 散。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注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三次,使充分混匀。然后再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1ml注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lO-4、10-5、10-6各种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C.涂布将上述培养基的三个平板底面或培养皿盖周边分别用记号笔写上lO-4、10-5、和10-63种稀释度字样,每种培养基每稀释度标记3皿,然后用三支1ml无菌吸管分别由lO-4、10-5、和10-6三管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对号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中央位置,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室温下静置5-10分钟。 D.将培养基平板倒置于28℃温室中培养3日。 E.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用平板画线法接种到培养基A的平面上,置28℃--29℃温室中培养,待菌苔长出后,观察水解圈情况,往培养皿中加入适量1% 的刚果红溶液,染色5min,检查菌苔是否单纯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他杂菌混杂,就要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物。 2.3.2复筛的方法步骤 以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D/d)作为判别指标,挑选比值大于2的菌株在复筛培养基B上以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纯化,待菌苔长出后,并再次刚果红溶液鉴别。将纯化得到的纤维素降解菌进行观察对比并记录生长情况、培养天数及菌落形态等。 2.3.3检测方法 A.测透明圈直径,并计算CMC酶相对活性A=d/t,式中:A为相 对活性,cm/d;d为透明圈直径,cm;t为培养时间,d。 B.对滤纸的分解效果测定将各菌株接种到以滤纸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30℃,在转速为110r/min的摇床培养5d,观察滤纸的崩解效果,以“+”的多少来表示滤纸崩溃程度,“+”越多,说明 该菌株

文档评论(0)

爱分享的达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爱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