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中小学德育》杂志社.ppt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中小学德育》杂志社.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遵循社会与时代开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开展的需要,进一步凸显了课程的针对性;1.针对时代变化的要求,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表达了课程的价值引领性。 ;课程性质;   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绝不是“干什么都行〞“做什么都允许〞的片面相对主义。                 ——鲁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要表达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增加的相关内容: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保护国家遗产;珍爱生命、网络平安、网络道德、文明上网;尊重与平等地、尊重他人权利、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等 ;2. 针对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强调以儿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了德育的科学性 ;课程;〔1〕表述更加准确到位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将“学生〞改为“儿童〞,表达了中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区别; 如在“课程根本理念〞的第一条: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学会做人〞。表达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统一的根本理念; 增加了“社会化需求〞为课程的根底。如在“设计思路〞局部,修订前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解读为“是儿童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要求〞,修订后表述为“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修订前解读为“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修改后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并解读为“是儿童开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2011版课标不仅更符合儿童的特点,也进一步突出了以儿童为本的理念。;〔2〕更符合学生道德开展的阶段特征    在内容方面,改动或删除了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不适当的要求。如在“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要求儿童“学习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在这个阶段儿童对“权利〞和“义务〞还没有明晰的概念,所以删去了这段。再比方,把“崇敬人民英雄〞这一对低年级儿童来说偏高的要求修改为“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荣耀事迹〞;把“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会唱国歌〞等适当地降低难度,修改为“学唱国歌〞“愿意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等。;“我在成长〞改为“我的健康成长〞;“我与家庭〞改为‘我的家庭生活’;‘我与学校’改为我们的学校生活;我的家乡〔社区〕改为“我们的社区生活〞;“我是中国人〞改为“我们的国家〞;“走近世界〞改为“我们共同的世界〞。 “我〞 改为“我们〞,更加强调了群体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加强了“社会〞的涵义。; 〔3〕更贴近儿童的实际,帮助儿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贯彻针对性,我们需要做什么? 学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 ;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1 〔前习俗〕 1. 服从与惩罚定向——我不想惹麻烦 2. 利己主义定向 ——我想要奖赏 〔“对我有何益处?〞) 水平2 〔习俗〕 3. 人际和谐与一致 ——我想取悦他人 〔好孩子定向〕 4. 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 ——我要遵守规那么 〔 法律与秩序定向〕 水平 3 〔后习俗〕 5. 社会契约定向——我能体贴别人 6. 普遍伦理原那么 ——我有自己的行为准那么并奉行不悖 〔 原那么与良心定向;二、注重课堂内涵式开展,努力追求课程的实效性;  实验版:教育的根底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指导性追求〞 〕   2021版:提高德育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指令性追求〞〕 “指导性追求〞 “指令性追求〞 ;  “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开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提高实效性,我们需要做什么? 关注课堂的内涵开展,特别是学生道德思维的开展。;  “改变过去追求外表的学业成果,无视儿童的精神成长,无视深层的态度、观念、思维方式、情绪情感开展的倾向;改变偏重道德说教,偏重形式,无视儿童的真实体验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倾向;改变偏重知识灌输或技能训练,无视儿童的好奇心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开展的倾向,确保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 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觉。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经验的差异,鼓励学生与拥有不同经验和观点的同伴、教师和其他人开展交流、讨论和对话,分享经验和感受。 ——?品德与

文档评论(0)

150****5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