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网暴维护公众安全感秩序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惩治网暴维护公众安全感秩序感 光明日报记者 陈慧娟 周末早晨醒来,许琛(化名)顺手打开微博刷刷,瞬间被多得超乎寻常的转发、评论数吓清醒了,“第一反应就是,我是不是被网暴了”。好在只是因为她给一些微博大V的评论引起了网友的共鸣。“这次是激赞,没准儿下次就是辱骂。”许琛说。 相信这是现在很多人使用社交媒体时的共同感受,随时都可能遭受大量来自陌生人的网络暴力。 中国社科院2023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为28.89%。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2023年6月发布的《网络暴力现象治理报告》指出,伴随网络环境的变化,网暴的发生存在场景呈现不断泛化的发展态势。 1.网暴事件数量急速上升 如果对我国网络暴力事件溯源,往往以2023年“女子踩高跟鞋虐猫事件”为开端。相关视频和图片在网上出现,引起了数万网民的强烈谴责。不到6天的时间,虐猫者、贩卖视频者和发布视频网站的注册者就被网友锁定了真实身份。当事人随即受到了大量线上以及延伸至线下的泄愤行为,生活被彻底颠覆。 网络暴力首次进入司法程序则是在2023年。2023年年末,北京一女白领因怀疑丈夫王有婚外情,写下“死亡博客”后跳楼身亡。王随即收到各种骚扰、恐吓和谩骂。 此后王以侵犯其隐私权和名誉权,将三家刊登了博客内容的网站诉至法院。该案的二审判决如今看来非常有启示性。据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发布的《网络暴力典型案例与防治机制观察报告》整理,二审法院判决认为,王违反我国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标准,应受到批评和谴责。但这种批评谴责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应披露宣扬其隐私,否则构成侵权。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李华君等学者统计,2023年至2023年间我国网络暴力事件数量急速上升,增长率为267%,遭受网络暴力的人群主要分为政府官员、企业高层、社会公知人物及普通大众四类。其中社会公知人物遭受的网络暴力最为严重,占比54%。而在2023年,澎湃复数实验室对311个网络暴力事件的分析则显示,网暴对象超四成是普通公众。更受关注的明星、网络主播等公众人物,已不是最主要的网暴受害者。 2023年德阳医生夫妇与一初中生在泳池里发生冲突后,陷入了舆论旋涡;2023年4月,上海女子被指责给外卖员200元感谢金太少,受到持续辱骂;2023年7月,郑灵华在爷爷病床前分享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喜讯,因留着粉色长发遭遇网暴;2023年5月,一名武汉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开车撞倒身亡,其母亲因容貌衣着饱受非议。最后,这些事件的当事人因无力承受而自杀身亡。 “如果说传统的网络暴力还是有‘正义批判’追究机制的因子在,那么如今的网络暴力更多表现为‘不分青红皂白’的情绪宣泄。通过网暴他人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不满。”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发布的《网络暴力现象治理报告》中如是总结。 2.网络暴力是世界性治理难题 “暴力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间断过,从人性的角度讲不是新鲜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说,但是技术放大了人性中恶的一面。 在《思维转变:社交网络、游戏、引擎如何影响大脑认知》一书中,作者苏珊·格林菲尔德指出,与过去其他时代的发明比起来,数字科技已经不只是手段,而且转变为目的本身。一辆汽车带你从这里移动到那里,一台冰箱为你保鲜食物,一本书帮你了解世界和世人。数字科技却有潜力成为一种最终目的、一种完全独立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包罗万象的、生动的视听宇宙中,感官的分散缩短了人们注意力的维度。人类可能会变得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有反应高效的处理信息的系统,但是缺乏思维的深度。”苏珊·格林菲尔德分析。 然而,“任何社会问题都是多面向的,它的解决都是复杂的,但我们越来越倾向于二元化、对立化、极端化。因为对于复杂问题的讨论需要较高的认知能力,甚至需要不断打破自己的既有认知,这是不舒服的,但直接骂一句是有快感的。”董晨宇感叹。 互联网的愿景之一本是让人们更平等对话,如今的现状却似乎与之背道而驰。 在董晨宇看来,网络暴力的泛滥,使得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表达越来越紧张。网络暴力不可预测,任何一句话都可能会引起风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越来越低。“比如微博,本来是一个公共广场,我们可以对很多公共话题进行讨论,但最后大家可能只能不断地宣称自己的清白,这是一个已经能见到端倪的未来。”董晨宇说。 应该说,网络暴力是世界各国在享受互联网快速发展过程中共同遭遇的发展难题和治理难题。正如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教授王四新所说,网络暴力如千万滴水汇成河流,当河水高涨把大坝冲垮,要如何追究每一滴水的责任呢? 3.治理网暴要切实矫正“法不责众”的错误倾向 20世纪90年代,英美等国家就已经出现网络暴力的苗头,但如何从法理角度规制仍旧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张欣告诉记者,目前我国针对网络不良

文档评论(0)

lig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勤劳的读书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