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闽台缘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
新中国福建省台湾边缘博物馆将设计理念引入闽南建筑风格,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区西北角。它北依巍峨雄伟的清源名山, 南接景色旖旎的西湖碧水, 显得庄重而艳丽。馆楼正面那两道橘红色的半弧形屋面斜阶, 宛若一双张开热情洋溢的臂膀, 欢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宾客, 有着不同凡响的独特魅力。
这座博物馆焕发的魅力, 不仅在于建筑物的外观和宽阔的广场, 浑然一体气势宏伟;而且在于它蕴藏着展示福建与台湾关系源远流长的历史, 以及难分难离亲如手足的因缘。它为泉州乃至福建, 增添一道令世人注目的亮丽的风景线。
我有幸参加一年半博物馆筹建的全过程, 接触众多事物, 印证闽台之间无可辩驳的地缘近、血缘亲、商缘广、文缘同、法缘久的关系, 感受到海峡两岸本为一体的事实, 以及两岸人民共同努力最终定将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必然!
一 福建是一个代际观察和历史上的区域,基于初代课的出现,这也和台湾基本前期的生活和文化来差
10多年前, 我在一篇文章中, 对榕树有段描述:“生机盎然、体态雄健的古榕, 是大自然的娇子。它以强壮的虬根, 越石穿土, 牢固地把方圆成片的土地结集在一起。它以勃发的精魂, 沁人心脾, 深沉地把周围成千上万的子民凝聚在一起!”榕树是常绿乔木, 具有典型的地域特性, 在我国南方, 尤其是福建、台湾一带, 四处可见它的踪影。它的主干粗壮树冠硕大, 枝繁叶茂盘根错节, 深深地根植在大地上, 牢固而不可动摇。
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雕绘两处榕树形象雄姿。第二部分“血脉相亲”入口的门楼前, 白色围墙上雕有布满榕树相互缠绵的根系。这不是作为无关紧要的随意装饰, 因为人们踏入展厅即可领略强烈的感受, 福建与台湾人民同宗同祖, 像榕树一样根根相连。追根溯源, 自周秦开始, 居住在福建闽越族最早渡海东徙, 成为台湾原住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以后, 历朝历代汉族通过福建, 陆续来到台湾建立家园。他们搭乘简陋的渡海船只, 艰难地闯过险恶的“黑水”, 演绎“唐山过台湾”的故事。现存的文献展示, 自宋元时期起, 福建民众成批迁居台湾、澎湖等岛屿。明朝中末叶, 海澄县人颜思齐、南安县人郑芝龙, 先后带领成千上万的漳泉移民上岛开荒拓垦。郑成功收复台湾, 东渡的大军及其家属, 成为开发台湾岛新的主力军。康熙22年 (公元1683年) , 清政府统一台湾, 掀起福建移民进入宝岛的浪潮。
地缘和史缘, 造就福建与台湾无法割断的亲缘。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台湾居民中, 祖籍来自福建的有80%, 其中大多数又来自闽南地区的渊源。人们现在依然可以在台湾看到, 开拓宝岛的纪念碑、移民后代保留的古屋、祭祀来自祖国大陆祖先的宗祠, 以及对同姓宗族认同的谱牒。它们无不铭刻着台湾与福建骨肉情深的记忆, 宛若榕树的根系, 往复萦绕在中华儿女的心田。
更具震撼力的, 是那幅火药爆绘壁画。一株硕大的榕树及庞大根系, 鲜明突出地挺立于中厅正面, 背景不断呈现海峡两岸百家姓图腾, 把人们带入一个历史和现实交互辉映的时空, 浓浓情趣深深寓意。记得今年春末的一天下午, 我和远途而来的泉州籍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会面, 倾听他创作的构思。当我看到他手中那张画有大榕树的草图, 不由得一阵欣喜。我以为, 从中可以探明一个事实, 在海峡两岸关系问题上, 海内外炎黄子孙都有一个“根”的共识。这幅《同文, 同种, 同根生》的巨型壁画, 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爆绘, 形象地概括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示内容的主题。
二 共风又上路径
走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题馆大门, 迎面有四根象征中华、雕刻精致的龙柱。龙柱中间陈列着一幅石刻地图, 包括台湾在内的大中华版图, 昭昭光耀历历在目。
国家规范的地图, 是一个主权国家领土完整的庄重声明, 具有严肃的法定意义, 得到国际上的普遍公认。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示的主题, 是福建与台湾的关系。但是, 我们从闽台这种“缘定难分离”的依存中, 不也正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铿锵有力的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悠长的历史应当让人们熟悉:远古台湾与大陆曾数度相连, 闽台不分彼此;台湾海峡形成后, 福建广东大批移民登岛, 与先住民一道披荆斩棘, 为开发宝岛立下功绩;宋元时期延续, 台湾、澎湖诸岛一直是晋江县的辖区;明末郑成功率领水师东征,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失地台湾隶属中国的脉络十分清晰。
我们进一步探视, 自清朝以来数百年间的例证。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隶属与共”部分, 墙上挂着几幅地图:一幅是1664年清军绘制的台湾建置、设防图, 有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字样;另一幅是1694年 (康熙33年) 台湾地图, 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再一幅是大清乾隆“福建台湾全图”, 沿袭台湾隶属福建的行政建置。三幅地图均采用立体投影的方式绘制, 不管台湾是在郑氏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