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初经学的整合与融通
六经从秦朝开始,恢复到汉朝。经典是简单的,没有混乱和不足。学者们很难找到他们的起源,也很难区分他们的真实性。因此,儒家思想的兴起与章句的研究。其后传注、笺解、义疏之流,转相讲述,致“圣道”粗陈,然其为说已不胜其繁。故儒学自西汉开始,流派众多,师说不一。经学史上称这些分歧为“师法”。经师又在师法的路数上更生异说,分出“家法”。文字有今古,师说见歧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致于解经之作,越解越晦。至于隋朝时,已经是“正朔不一”,又“师训纷纶,无所取正”。1或以为唐人作疏是因为不识汉人注经文字,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经师陷入义多不明的经注之中,不得不作疏以通之,故孔颖达作疏时,其基本要领与根本方针就在于纷繁之中,本一注而疏通之。其实,这种蔽经义于朦胧的注解,早在唐人之前,就已经被整理过几次,如汉宣帝时,有石渠阁大会;汉章帝时,有白虎观之议;至东汉末,则有郑玄兼容今古,融经学以“小统”。后虽有“王学”起而为争,终未能胜“郑学”。然而,随着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及玄学的兴起,又出现了“玄学”与“汉学”之争锋,“南学”与“北学”的分歧。总起来讲,在学术风格上,南学注重义理与创新;北学重视典实与故训。南北学之争,说到底,主要不是一种区域的差别,而是儒学与非儒学的对立与斗争,因而是事关儒学存亡的大事。在唐以前的300多年历史里,当象征着正统儒学的郑玄寖微于王弼的玄学之下时,儒学就从两个方面陷入到衰弱及危机之中。换句话说,郑玄之后的300多年中,儒学之所以失去其以往的思想阵地和主导优势,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通儒或大儒出现。而造成这一严重形势的主要原因,应归咎于经学上根深蒂固的家法、师法之争。这些纷争不仅削弱了儒学的力量,也使得经学陷入到繁琐与暗蔽之中。本文意在从初唐时期的文化特征入手,来探究当时的国家意志及文化融合对经学的主要影响。
一、 “君身份”:从“天国”到“周、孔之教”
唐替隋而兴,直接脱胎于隋代统治集团的李世民,清楚地看到“殷鉴”的昭示,当他变革了这个时代的政治时,并没有完全抛弃隋朝政治的有益成份,没有因为战争而破坏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就使之很快地成就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从而为其在文化上的作为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在思想及文化政策方面,唐太宗也继承了隋朝兴起的科举取士制度,因袭了隋朝重视儒学的政策。但是,在隋朝统治者那里,对儒学的重视并没有形成一以贯之的力量。文帝废之以中途后,炀帝虽有复兴的措施,然而,短暂的政治生命,并没有给予隋朝统治者成就儒学的条件。加之他们从骨子里依然崇信佛法,因而也就在重视儒学的同时,予以佛教的发展更多的财力及政策支持。也使得儒学的恢复没有获得与释、道一样的地位,反而使儒学在当时处于较低地位。唐太宗则号出了儒学病根的脉相。贞观二年(628年),太宗对侍臣曰:
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挚。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此事亦足为鉴戒。1
在此,太宗已经意识到,国家的兴亡的根源实际在于整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好释氏、老氏的梁武帝,“终日谈论苦空,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以至于败亡而死。更为可恨的是,大敌当前,兵临城下时,孝元帝的百寮竟然“戎服”听他讲《老子》。太宗知世风如此,非源于下,实由于上。而欲要改变这种学风、民风,就必须重视儒家的“军国典章”之学。《贞观政要》卷六《慎要》记载李世民言:“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且不说他是否的真正的好尚“周、孔之教”,仅就这一表态本身,就足以成为复兴儒学的指导思想。而随之而来的措施,更加使儒学有了实践和发挥的可能。据《贞观政要》卷7《崇儒学》载,太宗初践其阼,即建弘文馆,并精选天下文儒,给以五品珍膳。时常于视朝之余,引文儒学士入于内殿,讨论坟典,商略政事,至深夜时分才罢,并在贞观二年(628年):
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两边俎豆干戚之容,始备于兹矣。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学生通一大经以上,咸得署吏。国学增筑学舍四百余间,国子、太学、四门、广文亦增置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学生,以备众艺。太宗又数幸国学,令祭酒、司业、博士讲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石灰生产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资料.docx VIP
- 船体装配工培训.pptx
-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书面表达及范文.ppt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x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答案).docx VIP
- 《审计基础》课程标准.pdf
- 2024-2025学年度南京市鼓楼区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真题模拟检测.docx
- 餐饮服务员岗位培训.pptx
- 寒假放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pptx VIP
- 沪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 语法 Grammar 特殊疑问句(含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