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西十番的“形”与“源”--以衢州现存十番锣鼓曲目为例
方岳民
【摘要】浙西十番锣鼓是盛行于“南孔圣地”衢州及周边城市的重要传统民间器
乐乐种之一,凡迎神赛会、民俗节日均会演奏。本文试从其文、武十番、群曲,从
民歌、器乐、戏曲、宗教等角度管窥其现存曲目的形式与主要渊源。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
【年(卷),期】2014(000)018
【总页数】3 页(P22-24)
【关键词】浙西十番;形;源
【作者】方岳民
【作者单位】衢州学院艺术系,浙江 衢州 324000
【正文语种】中 文
浙西十番锣鼓,是盛行于浙江西部衢州市所辖柯城、衢江、龙游、江山、常山、开
化及周边建德、兰溪等县市,以打击乐为骨干、丝竹乐为主体,歌唱为辅助的一种
原汁原味的古老乐种。它品种多样、蕴藏丰实 ,它融丝竹、弹拨、打击、歌唱于一
体,呈丝弦柔婉、笛声悠扬、弹拨铮铮、鼓乐铿锵、歌声古朴之特色 ,是浙西文化
的积淀与载体,也是浙西文化的再现和见证。
众周知 ,十番锣鼓历史文字记载始见于明·沈德符著作 《万历野获编》。衢州古称
西安 ,浙西十番文字见清·西安 《嘉庆县志》记述元宵 “富家结彩于门 ,屋内燃灯
烛……鸣钲喤聒 ,合沓堂阶……名曰放灯。”鸣钲喤聒 ,即指武十番 ;清《江山县
志》“邑好弦歌,岁遇有秋,则丝竹管弦之盛,几如壤祝衢讴”记载了浙西地区器
乐的盛况。南宋以来,衢州儒学之风鼎盛,古风浓郁,逢年过节各城镇乡村茶灯、
马灯、龙灯等行进在街头巷尾,庙会、娶嫁、迎神接佛,都有古朴的丝竹锣鼓队紧
紧伴随——十番锣鼓班,所奏曲目通称“十番锣鼓”。 遗憾的是:浙西十番音乐
未见完整雕刻、油印本,只有零散手抄页,珍贵资料只能在实地演出中寻找,现存
的曲目主要见于《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浙江卷衢州分卷》,是 20 世纪 60 年
代后 ,经新音乐工作者采风后汇编。另 ,2011 年末出版的 《江南声韵——浙西十
番锣鼓荟萃集》主要收集由黄吉士先生记谱整理的曲目。
浙西十番曲调简洁、简中寓变、形式多样 ,时而典雅、时而热烈 ,有时欢快、有时
抒情 ,特富江南丝竹情趣。按其性能不同 ,基本形式可以分为吹、拉、弹、唱、打
五类 ,通过艺术组合成内容丰富的十番锣鼓音乐,在主题旋律基础上 ,演奏者根据
自己的演奏能力以及理解 ,各自即兴地以加花技巧丰富旋律 ,产生丰富的支声复调 ,
织体形成特有的旋律变化。按演奏方式浙西十番可分为两种 :一是坐式 ,即艺人们
坐在一起在室内厅堂演奏,常用于节 日、庆典、寿宴之时;二是走动式 ,在节日期
间茶灯、马灯、龙灯沿街串巷,走村上路表演,十番锣鼓紧随一路演奏,运用广泛
而灵活。按其演奏内容 ,现存曲目的形式可划分为文、武、群曲三类 ,相比较于其
它十番锣鼓,属少见的称谓。
1.第一类为管弦乐和打击乐合奏的丝竹锣鼓乐,同时也叫 “文十番”或 “文曲”。
由于它不需要置备贵重和复杂的乐器,乐队不拘泥于一定的编制 ,无论从曲目数量
或运用范围上看 ,这一类型都是浙西十番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精华之所在,在农村
乐队中应用最为广泛 ,其特点是丝竹和打击水乳交融、丝丝入扣 ,既有丝竹你长我
短、你简我繁、你快我缓突出主旋律的演奏,又有打击乐密切的配合 ,音乐有江南
丝竹优美抒情之特色 ,又含十番锣鼓豪放强烈之情趣。从曲目上分析 ,其标题、内
容、情趣合一 ,如《雨夹雪》——情绪 ,丝竹与锣鼓有机结合 ,犹如雨中夹着雪
子般形象鲜明,具有活泼、欢快的情趣而多用于喜事、宴席场面;《弄堂调》—
—环境,以笛子主奏,是花龙、板龙进小巷时演奏,曲调轻快平和,乐句间的休
止由吹笛者自由掌握,打击乐重复锣鼓经“仓 一 丁 0”与之自由配合;《太师回
朝》——戏曲等等。
例 1 《弄堂调》此曲又名排街调,1985 年在衢县黄家乡采录,以笛子主奏,在各
乐句吹笛者休止自由掌握,打击乐重复演奏“仓 一 丁 0”,堂锣第一拍、小锣第
三拍击打(见谱例 1 )。
2.第二类是纯打击乐演奏的乐曲,除称清锣鼓外,又有“武十番”之称。武十番擅
长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炽热火红的场面,俗称赤膊锣鼓,充分发挥打击乐特性 ,
凭节奏变化、音色组合、强弱对比构成各类音响效果。节日活动上 ,马灯、车灯在
进村的路上 ,为招观众 ,边走边演奏十番,文、武、群曲都可使用,但较多使用的
是武十番。当然 ,武十番应用最多的是为体积较小、灵活机动的舞龙灯表演时的伴
奏,有时与丝竹乐演奏形成噪音与乐音的对比 ,既避免单调感 ,又给丝竹乐演奏人
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