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录序梁阮孝绪[页260-268].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录序梁阮孝绪[页260-268] ?目錄學研究課程資料?1 七錄序 梁阮孝緒撰,載廣弘明集卷三,唐釋道宣撰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48册,頁219,750。本文在頁260,268,, 日月貞明,匪光景不能垂照,嵩華載育,非風雲無以懸感。大聖挺生,應期命世,所以匡濟風俗,矯正彝倫。非夫《丘》《索》《墳》《典》,詩書禮樂,何以成穆穆之功,致蕩蕩之化也哉,故洪荒道喪,帝昊興其爻畫,結繩義隱,皇頡肇其文字。自斯已往,沿襲異宜,功成治定,各有方册。 正宗既殄,樂崩禮壞,先聖之法,有若綴旒。故仲尼嘆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逮也,而有志焉。”夫有志,以為古文猶好也,故自衛反魯,始立素王。於是删《詩》《書》,定禮樂,列五始於《春秋》,興《十翼》於《易》道。 夫子既亡,微言殆絶,七十並喪,大義遂乖。逮於戰國,殊俗政異,百家競起,九流互作。嬴政嫉之,故有坑焚之禍。 至漢惠四年,始除挾書之律。其後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閣、廣内、秘室,,頁260。261,,之府。開獻書之路,臵寫書之官。至孝成之世,頗有亡逸,乃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命光禄大夫劉向及子俊、歆等讐校篇籍。每一篇已,輒錄而奏之。會向亡,喪,友按:當作“哀”,帝使歆嗣其前業,乃徙温室中書於天禄閣上。歆遂總括羣篇,奏其《七略》。及後漢蘭臺,猶為書部。又於東觀及仁壽闥,撰集新記。校書郎班固、傅毅,並典秘籍。固乃因《七略》之辭,為《漢書〃藝文志》。其後有著述者,袁山松亦錄在其書。 魏晉之世,文籍逾廣,皆藏在秘書、中、外三閣。魏秘書郎鄭黙,删定舊文,時之論者,謂為朱紫有别。晉領秘書監荀勗,因魏《中經》,更著《新簿》。雖分為十有餘卷,而總以四部别之。惠懷之亂,其書略盡。江左草創,十不一存。後雖鳩集,淆亂已甚。及著作佐郎李充始加删正,因荀勗舊簿四部之法,而換其乙丙之書,沒略衆篇之名,總以甲乙為次。自時厥後,世相祖述。 宋秘書監謝靈運、丞王儉,齊秘書丞王亮、監謝朏等,並有新進,更撰目錄。宋秘書殷淳撰大四部目,儉又依《别錄》之體,撰為《七志》。其中朝遺書,收集稍廣,然所亡者,猶大半焉。齊末兵火,延及秘閣,有梁之初,缺亡甚衆。爰命秘書監任昉,躬加部集。又於文徳殿内,别藏衆書,使學士劉孝標等重加校進。乃分數術之文,更為一部,使奉朝請祖暅撰其名錄。其尚書閣内别藏經史雜書,華林園又集釋氏經論。自江左篇章之盛,未有踰於當今者也。 孝緒少愛墳籍,長而弗倦,卧病閑居,傍無塵雜。晨光纔啓,緗囊已散,宵漏既分,緑袠方掩。猶不能窮究流略,探盡秘奥。每披錄内省,多有缺然。其遺文隱記,頗好捜集。凡自宋、齊已來,王公搢紳之館,茍能蓄聚墳籍,必思致其名簿。凡在所遇,若見若聞,校之官目,多所遺漏,遂總集衆家,更為新錄。其方内經史,至於術伎,合為五錄,謂之内篇,方外佛道,各為一錄,謂之外篇。凡為錄有七,故名《七錄》。 昔司馬子長記數千年事,先哲愍其勤,雖復稱為良史,猶有捃拾之責,況總括羣書四萬餘卷,皆討論研覈,標判宗旨,才愧疎通,學慚博達,靡班嗣之賜書,微黄香之東觀,儻欲,,頁261,262,,尋檢,内寡卷軸,如有疑滯,傍無沃啓,其為紕繆,不亦多乎,將恐後之罪予者,豈不在於斯錄,如有刋正,請俟君子。 昔劉向校書,輒為一錄,論其指歸,辨其訛謬,隨竟奏上,皆載在本書。時又别集衆錄,謂之《别錄》,即今之《别錄》是也。子歆撮其指要,著為《七略》,其一篇即六篇之總最,故以《輯略》為名,次《六藝略》,次《諸子略》,次《詩賦略》,次《兵書略》,次《數術略》,次《方伎略》。 王儉《七志》,改六藝為經典,次諸子,次詩賦為文翰,次兵書為軍書,次數術為隂陽,次方伎為術藝。以向、歆雖云《七略》,實有六條,故别立《圖譜》一志,以全七限。其外又條《七略》及二漢《藝文志》、《中經簿》所闕之書,幷方外之經,佛經、道經各為一錄。雖繼《七志》之後,而不在其數。 ?目錄學研究課程資料?2 今所撰《七錄》,斟酌王、劉。王以六藝之稱不足標牓經目,改為經典,今則從之,故序《經典錄》為内篇第一。 劉、王並以衆史合於《春秋》。劉氏之世,史書甚寡,附見《春秋》,誠得其例。今衆家記傳,倍於經典,猶從此志,實為繁蕪。且《七略》詩賦不從六藝詩部,葢由其書既多,所以别為一略。今依擬斯例,分出衆史,序《記傳錄》為内篇第二。 諸子之稱,劉、王並同。又劉有《兵書略》,王以“兵”字淺薄,“軍”言深廣,故改“兵”為“軍”。竊謂古有兵革兵戎,治兵用兵之言,斯則武事之總名也。所以還改“軍”從“兵”。兵書既少,不足别錄,今附於子末,總以“子兵”為稱,故序《子兵錄》為内篇第三。 王以詩賦之名,不兼餘制,故改為文翰。竊以頃世文詞,總謂之集,變翰為集,於名尤顯,故序文集錄為内篇第四。 王以數術之稱,有繁雜之嫌,故改為隂陽,方伎之言,事無

文档评论(0)

小萌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