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美学意境呈现.pdfVIP

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美学意境呈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美学意境呈现 陈泠朱 摘 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是青年作曲家白栋梁根据南宋词人蒋捷同名宋词创作的一 首近年来广为传唱的作品。本文从探讨该词的意蕴入手,研究该曲的“通感”音乐创作技法、钢琴伴奏与吟唱 的关系,继而探讨该曲演唱诠释的基本构思,将该曲的美学意境呈现出来。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意蕴;创作技法;演唱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以中国古诗词为歌词所创作 低落,从少年时的欢乐、中年时的无奈降至暮年时的悲 的歌曲。中国的诗词与乐,向来不可分割,其中宋词更 伤,表达出了蒋捷对国家巨大动荡和个人坎坷人生的感 是以流畅高雅的音律感,受到后世作曲家的广泛采用。 慨。[1] 词中“红烛”在宋词中多与缱绻柔情、追忆往昔、 哈尔滨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白栋梁尝试古典与现代交 甜蜜温馨有关。“断雁”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指脱离雁 织、东方与西方的融合,选取了南宋词人蒋捷《虞美人·听 群的孤雁。蒋捷把断雁比作自己,在国家动荡、改朝换 雨》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本文将从词的意蕴、“通感” 代后远离家人四处漂泊,那种孤单、哀伤、恐慌,犹如“断 音乐创作技法、钢琴伴奏与吟唱的关系、声乐部分的演 雁”一般。“西风”是由于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因此 唱诠释基本构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来诠释该作品的美 从西边吹过来得风都较为寒冷。蒋捷借用寒冷的西风隐 学意境。为演绎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提供一些美学上的 喻他人生和仕途中艰难的困境,呈现出悲痛、凄怨、伤 借鉴意义。 感的情绪。由此可见,“客舟”、“断雁”和“西风”一 一、《虞美人·听雨》的意蕴 起构成壮年时词人的凄凉意象。人生如听雨,雨声虽未 《虞美人·听雨》选自南宋词人蒋捷的《竹山词》, 变,但随着时间、经历、心境,感受也随之而变:少年 蒋捷的词风婉雅且豪健、词旨慷慨而深远。《虞美人·听 时听雨,雨声就如钟情的情郎与怀春的少女间绵绵情话 雨》是《竹山词》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许多学者 一般动人;壮年时听雨,雨声就如西风的寒冷、如离群 推测他一生经历的依据。曾经家境殷实的风流才俊蒋捷 孤雁般恐慌;暮年时听雨,回望此生,人生就在这点点 身处在宋元易代的巨大动荡中,不仅承受着家破国亡的 雨声中被蚕食。[2] 惨痛现实,还长期处于漂泊流离的生存现状。蒋捷用仅 二、“通感”音乐创作技法 仅五十六个字就勾画出了线性历时结构的画面。 “通感”,又名“移觉”,它是文学创作上的一种修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辞手法,通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感受相通,互相映照,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 渲染并深化词文意境。这样的手法同样也可以在音乐上 也”。从词的意思可以看出,词作者以“听雨”为背景 实现,用以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 并贯穿始终,时间从少年、壮年到暮年(而今),地点 增强艺术效果。音乐上“通感”通常是建立在演奏或演 从少年时的“歌楼”,壮年时的“客舟”到暮年时的“僧 唱的音色层次、技巧之上的,通过特定音响效果的乐器 庐”,方位从歌楼上、客舟中到僧庐下,从而让读者感 来演奏达到演奏目的,也可以通过一种乐器或人声来模 受到伴随时间的流逝,年岁的增长,凄凉与孤独感愈发 仿另一种乐器,以达到刻画音乐形象的目的。[3] 浓烈,蒋捷的情绪也由少年时的高涨逐渐走向暮年时的 青年作曲家白栋梁的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整体编 作者简介:陈泠朱(1980-),女,硕士研究生,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