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明肃王墓“小十三陵”的前世今生.docxVIP

榆中明肃王墓“小十三陵”的前世今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榆中明南王墓“小十三陵”的前世今生 肃藩王墓群,习惯上呼之为肃王墓,坐落于榆中县来紫堡 乡黄家庄村北侧平顶峰南麓,距兰州市区约15公里,在当地有 “小十三陵”之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墓区有墓室十一座,葬有明代十位藩王、两位妃子和一 位夫人。 数百年的风霜后,肃王长眠的崇山峻岭间,旧坟新冢散乱 杂陈,勾起人们许多感慨…… 2011年10月20日,在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发现了两处 墓葬和一块墓碑,经考证,此处两座古墓均为明代肃王家族墓, 墓主为郡王级皇室成员。明肃王家族,这个在甘肃的历史进程 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家族,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肃王墓,坐落在距兰州市区约15公里的榆中县来紫堡乡黄 家庄村北侧平顶峰南麓。墓葬依山就势,“头枕峰峦(平顶峰), 脚踩玉带(苑川河),坐北向南,次第排列”,隐迹于树影樗茅之 间。目前,肃王墓的地面建筑已无一留存,只在周围零星分布 着一些今人的坟冢,几乎很难搜索到一丝昔时的盛景。 据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史研究学者杨林坤先生介绍, 明朝前期,肃王府本来设在张掖,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蠢 蠢欲动,建文帝对手握重兵的几个边塞王顾忌愈甚,便以边地 苦寒、心忧诸王的身体为由,进行“移藩”,肃王府也由张掖“内 迁”至兰州。自此,有明一代,先后有九位肃王、两位世子经略 兰州。肃王家族也在兰州驻足约二百五十年之久,与兰州结下 不解之缘。 而肃藩王墓群的修建,也从明永乐十七年延续到明崇祯 十六年,跨越了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留下那段时期宝贵的历 史缩影。 古人迷信皇帝和藩王的风水关系到国运昌盛,明朝的 帝陵和藩王陵寝亦多坐落在依山傍水之处,肃王墓址的选择也 是几经波折。 来紫堡的老辈人还依稀记得一个传说:肃王迁兰后,便 请了许多风水先生勘察“陵脉”。最初选址在榆中县新营东侧的山 坡上,将近竣工时,庄王朱模听说上面的山岔叫温家岔,因忌“瘟 疫”,便将原址废弃,重新选建在今定远乡水岔沟村和百石崖村 中间的山坡上,死后葬于此。后来,有人在墓地下方发现了三 条煤系,康王朱瞻焰觉得真龙(帝王)和火龙(煤炭)相克,又将墓 地选定在平顶峰下质孤堡,并将先父母迁葬于此。据传当时此 地已有人居住,康王便屈尊将这户人家的孩子认为义子,又用 不菲的钱财将这块地买了下来。后来,当地人将质孤堡改为“买 子堡”,又因方言里“买”与“来”接近,遂讹变为“来子堡”,在漫长 的历史过程中又附会为“来紫堡”,取紫气东来之意。 墓区葬有十位肃王,共有墓室十一座。“肃庄王朱模、 康王朱瞻焰、简王朱禄埤、恭王朱贡金宗、靖王朱真淤、定王朱 弼桃、昭王朱缙炯、怀王朱绅堵、懿王朱缙箱、宪王朱绅尧妃 子薛夫人、末代肃王朱识金宏都葬在此处。这些在《甘肃通志》 和《皋兰县志》上都有详细的记载。”杨林坤说。 而肃宪王朱绅尧并没有和薛夫人合葬,而是另葬于兰 州市七里河区的周家山,原因不得而知,似乎留下无尽的可能 供后人臆测。 庄王、康王、简王、恭王、靖王、定王、昭王、怀王、 安王、懿王、宪王、末代肃王朱识金宏,明肃王明明有十二王, 何以有九位肃王两位世子之说? 靖王、昭王及安王皆属追封,故实际在位过的肃王只 有九位。 靖王朱真淤和昭王朱缙炯,是为两世子。 肃王与兰州 “肃王对兰州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杨林坤说。 明初,朱元璋把他认为有才干的儿子安排到北方的战略 要地,作为国家屏藩。肃王朱模的军权是相当大的,远远超过 了其他亲王。《明史■朱模传》记载,肃王管理着陕西行都司甘 州前、后、左、右、中五卫的军务,朱元璋更是对他寄予厚望。 朱棣上台后,加紧对藩王的控制,肃王也备受掣肘。 永乐六年,有人向朝廷汇报朱模听信小人朱典之言,捶 杀兰州卫戍卒星得名三人,私受进贡的马和布匹等事,朱棣斥 责“朱典构谗杀人,长史不能辅导规正,悉械送京师”。朱模为此 上书检讨,并为朱典求免,遭到朱棣的严斥。朱棣杀鸡儆猴, 朱模虽没有受到直接处罚,但长史必须为他承担责任,不留情 面。肃王被逐步解除兵权,且受到严密控制,在政治上已经难 有所作为,转而寄情诗文风物。 建文元年,朱模迁兰后,在今省政府的位置上营建了殿 阁巍峨的肃王府。王府有花园3座,西南角上的后改为中山公 园,东南角的花园有石雕假山群,名为“山字石”,花园北面临河 的城墙上有一座巍峨的“拂云楼”。 在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内的聚文社西南侧过廊古槐下, 立着一块肃懿王朱缙箱的七言诗碑,后人多习惯称之为碧血碑。 相传其后还有一段惊心的故事:这块草书诗碑原来立在肃王府 后花园北城垣的拂云楼下,崇祯十六年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 贺锦部攻陷兰州,王妃颜氏带领宫人想攀上北城垣投河殉节, 但时间仓促,于是颜氏以头猛触碑石而死。鲜血染满碑石,后 每至阴天下雨,血迹若隐若现,传为奇谈,为纪念颜氏刚烈,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