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第四节 成瘾行为 一、成瘾行为的含义与特征 成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r)是指强烈地、强迫地连续或周期性地求得使用某种有害物质的行为。如吸毒、吸烟、酗酒等。 根本特征:该行为已成为成瘾者生命活动中超必须的部分,这种行为在正常人的生命活动中不需要,而在成瘾者却是生活中绝对不能缺少的东西,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包括社会性、心理性和生理性依赖。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第四节 成瘾行为 一、成瘾行为的含义与特征 另一重要特征: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ndrome),它是指中止成瘾行为后出现的一系列社会、心理、生理上的异常改变,如空虚、无聊、绝望、无助、不安、嗜睡、流口水、流鼻涕、毛孔竖立、全身无力、全身酸痛、 出汗、呵欠、食欲差、骨痛、腹痛、蚊走感、欲死等。一旦恢复成瘾行为,不仅戒断症状完全消失,而且还产生超欣快感。 成瘾行为由致瘾源刺激而产生,生活中的致瘾源有很多。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二、吸烟的原因与控制 吸烟成瘾的原因:吸烟成瘾的原因之一是生物因素,香烟中的尼古丁引起欣快感,所以有人将吸烟称为一种吸毒行为。 儿童青少年吸烟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一方面是对吸烟的认知不良,二方面是社会环境文化的影响。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二、吸烟的原因与控制 吸烟的危害: 耗费资金,对本人、他人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与几十种疾病密切相关,如肺癌、冠心病、高血压、弱智、骨质疏松、维生素缺乏等; 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而不是“社会润滑剂”; 吸烟与儿童少年的品行问题直接相关。 控制吸烟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三、酗酒的危害与防治 酗酒的原因: 生物原因:酒精是致瘾源,酗酒者有很强的酒精代谢酶系统,酗酒有遗传倾向。 心理社会因素(根本原因):缓解心理冲突、发泄心理能量;消除烦恼、空虚、胆怯、内疚和失败的感受;增加个人的勇气与行为能力;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与礼仪要求。 青少年的饮酒行为常常是由于模仿和抗拒心理而产生,一方面是学习到父母长辈的饮酒行为,二方面是用饮酒表达自己的独立性和长大成人的愿望。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三、酗酒的危害与防治 酗酒的危害: 酒精中毒,兴奋、多语、嗜睡、知觉运动障碍、定向障碍、记忆障碍等反应; 导致自杀、凶杀和意外事故增加; 肝硬化、脑损伤、心血管病和死亡增加等; 通过胎盘导致胎儿畸形; 形成酒精依赖,它是一种慢性中毒表现。 酗酒的防治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四、吸毒的危害与预防 常用毒品与作用:(根据药理作用分类) (1)中枢神经抑制剂-酒类,吗啡、海洛因等阿片类,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2)中枢神经兴奋剂-苯丙胺类,可卡因类,烟草和咖啡等饮料; (3)致幻剂-大麻,LSD等; (4)挥发性溶剂-丙酮等。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四、吸毒的危害与预防 我国吸毒者常用的药物是镇静安眠和止痛药,如吗啡、鸦片、杜冷丁等,安定和利眠宁等抗焦虑药也成瘾; 近几年来,随着毒品走私活动的增多,可卡因和海洛因的使用越来越多。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第一节 品行异常与教育 第二节 常见的品行障碍 第三节 青少年违法与犯罪 第四节 成瘾行为 第五节 自杀行为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第一节 品行异常与教育 一、品行障碍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是指18岁以下儿童或少年反复出现违反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一、品行障碍定义与分类 2. 分类 团伙-侵犯型:这类患儿有同伙,对他人常常施行身体暴力,侵犯人家利益。 非团伙-侵犯型;患儿同伴关系不良,也对他人施行暴力,侵犯人家利益。 团伙-非侵犯型:患儿有同伙,常常表现出逃学,离家出走,撒谎。 非团伙-非侵犯型:患儿同伴关系不良,也表现出逃学,离家出走和撒谎。 本文档共57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19分 二、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 我国以CCMD—2R提出的诊断标准有三条。 1.品行障碍发生于儿童少年期,持续半年以上; 2.至少有下列行为中的一项: (1)经常挑起或参与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