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二 人口与城市 陈舒 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构成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类型 及 特点 原始型 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传统型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模式三种类型(选择题)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次有国家政策 、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方面。中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 人口增长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 原因分析 问题 对策 典型国家 发达国家 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 现代型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养老负担重 鼓励生育,适当移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很快 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青少年儿童比重大: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压力大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印度、巴基斯坦 (4)地区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 (简答题)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人口迁移的意义: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人口迁出地:有利影响为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利影响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人口迁入地:有利影响是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判、简) (2)人口迁移的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人口迁移的原因有自然因素(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灾害的发生)、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的差异、经济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变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选择题)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持续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供给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判断题)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自然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区域开放程度(成正比)。(简答题) (2)合理人口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理想值。 (3)研究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发展战略。 (4)区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数量、实际人口数量和合理人口容量数量。(选择题、判断题)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城市的功能分区时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①无明确界线, ②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 形态特征 区位选择 原因 商业区 占用土地相对较少;点状、条状。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会形成中心商务区。 交通便捷、市场广阔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减少对城区的污染,保护环境;交通便利,降低成本 住宅区 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建筑质量上出现高、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高级住 宅区 城市外缘地势高的地方,与文化区相联系 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便于工人上下班;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 (2)功能区特点比较 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未来生态城市模式 特点 自核心向外扩展 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出现了不同新的核心点 ,且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工业区外移,花园、文化、娱乐、休闲等公共设施位于市中心 形成因素 地租因素 交通的发展 地租、交通发展、人口增多 以人为本,生活质量,环境洁净 图示 ? ? (3)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距离,交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辽2015T402 民用建筑空调与供暖冷热计量设计与安装.docx
- 《学校绿化养护服务方案》.doc
- 河北建筑国企招聘笔试题库.pdf VIP
- 副高卫生职称《放射医学》(题库)模拟试卷三.docx VIP
- 第四章原产地规则.ppt VIP
- 《海南全景解析》课件.ppt VIP
- 2016年张掖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doc VIP
- AP微观经济学 2019年真题 附答案和评分标准 AP Microeconomics 2019 Real Exam with Answers and Scoring Guidelines.pdf VIP
- 外研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附自测单).doc
- 入职通知书模板 .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