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西域诗天山意象之新解
张建春 【摘要】本文就清代西域诗的天山意象,提出新解:天山为中华名山,清人对天山的 赞美,更是对天山与中原山脉相连,西域与中原密不可分的高度认同;天山无论在自然 与人文方面,都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
【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42)003
【总页数】3页(P115-117) 【关键词】清代;天山诗;意象新解 【作者】张建春
【作者单位】新疆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一、天山为中华名山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山岳崇拜,先秦时代最为著名的是昆仑,以致昆仑成为中华神话 的源头之一 [1]。在唐代边塞诗中,屡屡出现的天山,先秦时期谓之北山,以有别 于南山昆仑;西汉始有“天山”之称,但仅指天山东段,与祁连山混为一谈;唐代 明确了天山范围,即从玉门关外,直到伊塞克湖;宋辽金元明各代皆把天山称作阴 山,乾隆帝统一新疆后,正式称为〃天山”。在随后一个半世纪的岁月中,不断有 各级官员及流放官员来到新疆,他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天山。天山的高峻雄奇、巍峨 壮观,深深吸弓I和打动了他们,使其诗兴勃发,留下了众多吟咏天山的诗篇。天山, 以其高大广阔、雄伟壮观,成为屹立于中华山脉中的名皿
如道光年间的的满族官员成瑞(1792 ?),担任迪化(今乌鲁木齐)直隶州知州 五年,后又出任镇西(今巴里坤)知府,有《薜荔山庄诗文稿》行世,中载西域诗 80余首,其中《度天山》诗云〃天山一脉西北肇,万里东来青未了。登巅陡觉众 山低,穿云俯瞰雄关小”[2]。
诗说天山肇始于西北,向东延伸。杜甫说的是〃齐鲁青未了”,其范围只限于齐鲁, 即今山东大地。而成瑞的〃万里东来青未了”,范围远比齐鲁之域开阔多了。〃登 巅陡觉众山低,穿云俯瞰雄关小”,显然是化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 成瑞的仕宦经历来看,他登临的应当是巴里坤与哈密之间海拔2800米的天山达坂, 但他还不满〃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说自己向东俯瞰,穿越云层,看到平地所见巍 峨高耸的嘉峪雄关,此时也变得低矮很小了。他通过自己的感受,凸显了天山。
又如裴景福(1854-1926年),字伯谦,安徽霍邱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 以户部主事改调知县,曾任广东陆丰、潮阳、南海知县,被两广总督岑春煊弹劾贪 污,虽查无实据,还是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革职流放新疆。历时一年, 万里跋涉,将其经历见闻、所思所想,逐日为记,到戍迪化(今乌鲁木齐)完成《河 海昆仑录》一书。书中记载有他沿天山北麓西行,满怀热情地赋诗《天山》: 呼吸苍穹逼斗躔,昆仑气脉得来先。
春风难扫千年雪,秋月能开万岭烟。
西域威灵蟠两部,北都枝干络三边。
会当绝顶观初日,五岳中原小眼前[3]309。
诗中赞颂雄伟壮丽的天山,耸入云端,逼近星斗。又像巨龙一样盘踞,向西分为三 支,把新疆大地分为南北两大部分。而裴景福想象着登上天山极顶观看日出,俯首
览中原的五岳,竟然如此渺小。登天山而小天下,以此衬托出天山的高大,境界 更为开阔。
还如王树梢(1852-1936年),字晋卿,直隶(今河北)新城人,光绪十二年 (1886)进士,1906-1910年任新疆布政使,主纂《新疆图志》,民国年间任 《清史稿》总纂。他有《望博克达山二首》:
九霄高插碧芙蓉,雨后淋漓石气浓。
郡国俯看三十六,烟霞深护万千重。
峰中剑戟惊啼狄,天上风云起卧龙。
—览应知众山小,几回相对倚吟筇。
埋没胡尘几万年,忽飞浓翠落襟前。
南山伸臂拿天外,西域昂头到日边。
五岳大名齐宇宙,四时终日起风烟。
何时蜡屐探幽胜,携张琴坐岭巅[3]317。
诗说天山高耸入云,博格达三峰如同芙蓉绽放,雨后别有一番风情。古老的博格达 见证了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以来的千年历史,登临肯定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的感觉。作者身处省府迪化(今乌鲁木齐),遥望城东的天山博格达峰,每天 有日出其上;而天山在乌鲁木齐折向南去,如巨臂伸向天外,他几番遐想着登临揽 胜,又几番赋诗吟咏。全诗的诗眼是〃五岳大名齐宇宙,四时终日起风烟”,说天 山一年四季,气象万千,是与中原五岳齐名的中华名山。
清人把天山列入中华名山,是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西域与祖国内地山水相连。
嘉庆十年(1805年),因户部亏铜案牵连被流放伊犁的宝泉局监督祁韵士有诗
《望博格达山》:〃山脉远自葱岭发,蜿蜒直向东北来”[4]161。说天山山脉西 自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西高东低,一路蜿蜒向着东北方的哈密而来,连接祁连 山,连接中原的山脉。在《天山》诗中更吟咏:〃中原多少青山脉,鼻祖还看就此 分。”[4]199把天山山脉视为中华山脉的鼻祖,这是对天山绵延、雄奇的赞美, 更是对天山与中原山脉相连,西域与中原密不可分的高度认同。
二、天山象征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