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2《登高》教学设计.docxVIP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2《登高》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登高》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大多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较为浅显,并不关注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教会他们品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诵读方法,感受诗歌意蕴美; 2、把握意象,体会意境,品味语言美; 3、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忧思,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2、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四)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和情景再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一位老人独自登上山顶,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步履蹒跚,满身疾病。这个老人面对万里江天,孤独的飞鸟,深情吟诵了一首诗——《登高》。 这位老人正是杜甫,写这首诗时,正值战乱,他远离家乡,孤独漂泊。 2.诵读 (1)教师范读,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出感觉,读出情绪。(3)教师点拨,指出音调、节奏等。 (4)学生再次朗读。 3.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 4.具体研读 (1)鉴赏首联 ①首联写了哪几种景物? 明确:风、天、猿声、渚、沙、鸟。 ②用什么词来修饰? 明确:急、高、啸哀、清、白、飞回。 ③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师生互动) 明确: 急风:使人感觉冷,风很急劲。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天地广阔,人渺小孤单。“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哀猿:猿鸣声十分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飞鸟,是只什么处境的鸟?是不是一只快乐的鸟? (引导:要敢于展开想象,填充诗歌中的白。)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盘旋着找巢;一只和鸟群离散的鸟……总之,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2)鉴赏颔联 ①写了几种景物?落木、长江。 ②怎么修饰的?萧萧、滚滚。 明确: 落木萧萧:树叶纷纷落下,落在诗人的脚下,更落在诗人心里。由树及人,表达人生短暂的感慨,这里以哀景写哀情。 不尽长江:时间无穷,历史长河永不停息。颔联中的这两句其实形成了对比。历史越久远,越反衬出人生的短暂。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豁达坦荡。尽管慨叹时间短暂,但诗人想通了,面对自然变化,人的生命如同落 叶,总有结束,这是自然规律,因而有一种宏伟豁达的气势。 “萧萧”和“滚滚”要重读,表现出落叶缤纷和场景壮阔。 (3)鉴赏颈联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王国维语) ①颈联有哪些词语表明悲? 作客:客居他乡,漂泊异乡。杜甫在战乱的年代,长久不断地漂泊。杜甫从 48 岁到 58 岁,10 年中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写于漂泊在外的第8个年头。 万里:浊酒一杯家万里,浓重的思乡之情。 悲秋:悲凉的秋天,惨凄的时节,内心悲。 ②什么是“登台”?“独”字体现了什么? 重阳节,有登高习俗,祈求长寿。本该是一家人去的,无奈离家万里,作客他乡。“独”字体现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 ③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时是什么年纪? “百年”,即老年。一愁作客,二愁悲秋,三愁独登台,四愁年老多病。 “百”“多”“独”重读,“独”字要用痛苦的语气读。 (4)鉴赏尾联 ①杜甫愁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而不仅是诗人远离家乡,常年漂泊,贫病交加。尾联指出安史之乱造成了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乱,诗人忧国忧民,两鬓斑白,却无力挽救国家。 ②为什么“新停”? 眼下,国家和个人都十分不易,诗人想借酒消愁,却因疾病不能喝酒。古人说借酒消愁,总能暂消一些愁。无奈因病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诗人心头。 读尾联,应读出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艰难”慢一点,“苦恨”重一点,“繁霜鬓”稍缓。“新停浊酒杯”读出欲说不能的情绪。 5.结语 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百姓,兼济天下,让我们看到了他博大的胸怀,崇高的品质以及忧国忧民的圣人情怀。让我们聆听圣人的呼唤,感受这份情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