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练习(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是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现代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视人的因素。他们注意到在应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这样说来,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 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 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乡土社会安土重迁,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前辈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 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 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法治是以法律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因而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自行配合的依据。B.人治是统治者仅以个人的好恶作为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进行统治的一种治理方式。C.礼治是按照历史累积形成的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治理方式。D.礼和法律本来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只是一种行为规范,用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段是文章的引论, 通过对“人治”和“法治”概念的辨析, 指出了它们的区别所在,为下文分析乡土中国的秩序打下基础。B.第四段以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和美国人自由竞争的理想作对比,证明了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同的。C.文章后四段作者提出了乡土中国是“礼治”社会的观点,并从维持社会秩序依据的规范和所用的力量两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释。D.全文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作者批驳了乡土中国是“人治”社会和乡土社会秩序无需外力维持等观点,进而确立自己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和人来执行,可见法治也有人的因素, “法治”和“人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B.不管什么社会都是一个“有法”的社会,只不过“法”并不限于国家权力所维持的法律,也可以是指人的行为规范。C.社会累积的经验因为有效才值得保守,当维持礼的经验不能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时,礼治也就难以成为可能。D.人们能够主动服从于礼,是因为人的本能和良知让人们对礼产生个人的敬畏感,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 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天津市东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湖北省宜荆荆随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安徽省无为襄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古代诗歌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 古代诗歌《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阅读练习及答案(银川2023届高三8月考).docx
- 古代诗歌罗隐《江南曲》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
- 古代诗歌李贺《伤心行阅读练习及答案(陕西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中考).docx
- 古代诗歌辛弃疾《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北恩施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docx
- 古代诗歌崔涂《春夕》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届辽宁沈阳高三五模).docx
- 古代诗歌刘长卿《王昭君歌》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苏南通2022届高三四模).docx
- 古代诗歌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北石家庄2021-2022学年高一下4月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