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蕉利小学教学反思
教 者
黎婉君
任教班级
一(1)班
学科
语文
反思时间
2015.10.29
教学内容
《 2 口 耳 目》
课时
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教学
思路
第一课时 一、尝试认字 1、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真不少!还叫得出老朋友的名字吗?出示生字“日、月、兔”,问问谁认识,是怎么会认的? 2、导入: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地等着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呢! 二、教学“目” 1、图文对照,认记“目”字。 看图读字: (1)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说) (2)借助拼音认读“目”,并知道“目”指的是眼睛。 比形认字: (1)比一比,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象的地方?(看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识记字形:学生交流识记字形的办法。 2、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读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11个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1)小组派代表交流。检查自学情况可不拘于生字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2)教师重点指导小老师没教的字。 (3)在学生说字时,教师要针对字中易忽略的地方加以提示: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 四、巩固生字 1、抢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学习儿歌 小朋友们表现好,山羊开口咩咩叫。 熊猫拍手直叫好,吃着竹子满地跑。 学会生字不骄傲,易错地方要记牢。 木禾相差只一撇,千万不要弄混淆。 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 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 五、指导书写 1、认识新笔画“竖” (1)出示“竖”的笔画卡片,介绍其名称。 (2)教师范写,并介绍两种写法。 竖有两种,一种是带针尖的竖(板书),一种是不带针尖的竖(板书) (3)学生书空。 2、书写“十” (1)分析笔画:“十”有几个笔画? (2)介绍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3)学生观察课本上的范字。 (4)教师范写,并提醒学生:横在横线上,竖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是带针尖的竖。 (5)学生书写,评议。 六、布置作业 找一找,在哪些地方还可以见到我们这节课认识的“新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游戏:送“新朋友”回家。(要求字音和字形相对应) 2、复习新笔画和新的笔顺规则。 3、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连。 4、区分“目”和“木”字义。 (1)选词填空。 ( )光 ( )马 树( ) 节( ) (2)让学生自己举例说。 5、猜谜语 (1)教师出谜面,学生说谜底。 如: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 如:东边升,西边落。看时圆,写时方。 (2)学生围绕本课的生字试编谜面。 二、指导书写“木”“禾” 1、认识新笔画“撇”“捺”。 (1)出示“撇”,讲述书写要则:从右上到右下,起笔重,越来越轻,收笔时比较快。 (2)学生练习。 (3)同法认识“捺”。(书写要则:从左上到右下,起笔轻,越往下越重,收笔时更重,稍稍顿一下轻轻收起。) 2、书写“木”、“禾”。 (1)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然后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一个,抄一个。 (4)评议。练写。 三、扩展练习 你认识这些标牌吗?你还认识那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时代商场 青少年活动中心 儿童乐园 瑞安市外国语学校 玉海公园 北京大学 教师进修学院 花园新村
课堂
作业
反馈
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
反
思
与
对
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本课采用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