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docx

高中历史: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 饶平田家炳实验中学 陈少慧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 1.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中第1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本单元讲述的是封建社会最后两个统一王朝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这段历史处于14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这段时期中国与欧洲的发展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中国统治者故步自封,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三个子目,由于本课内容庞杂、零散,我在教学中通过构建知识主线把原本看似零散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融通”,灵活地将其整合为: 一、朝堂上的大明——集权与专权 二、世界中的大明——辉煌与危机 三、一统下的大明——治边与易代 2.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对明朝建立、废丞相设内阁、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并不陌生,而且通过入学以来一个多月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的能力,能从教材和史料中大致了解到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但是其中的原因剖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另外,学生对于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形势大变化下,明清社会所面临的的危机还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理解到位。 二、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对本课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二是认识明朝封建专制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的分析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史料创设情境并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得出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3.通过地图及时间轴的运用,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对少数民族的经略措施以及明清易代的简单经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4.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明朝国家统一,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外友好交往,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 根据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了解,利用情景教学法、对比法表格法来突出对教材重点的教学。通过讲授,梳理概念,开启学生的逻辑分析思维。 对于难点,内容相似、相近,学生容易混淆、误解,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采用对比分析法和表格法相结合来突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王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王朝海疆和内陆边疆的问题及治理 难点:明王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位人物,他放过牛,做过和尚、起义军首领,最后成了开国皇帝,可以说是从一介草根逆袭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他是谁?在学生回答后引入本单元课题,让学生阅读本单元导语,了解同一时期下的中国与世界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单元意识,进而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讲授】 一、朝堂上的大明——集权与专权 1、前提:明朝的建立 学生自主学习明朝建立的概况:背景、经过等。 出示材料一: 其(朱元璋)既从极为卑贱的地位而登九五之尊,他也只有大刀阔斧的行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那么朱元璋是怎样大力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 出示朱元璋改革前后中央至地方机构的变迁图示,引导学生分析。 2、措施: 在学生回答后出示材料二、三,结合材料探究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材料二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巨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胡惟庸传》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制相互牵制),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宰相废除后国家政务出现了什么问题?为此,明政府设立哪个机构?请阅读教材作答。 引导学生从形成、职能、性质等方面对内阁制加以分析掌握,指出内阁经明朝历代皇帝的完善和发展,到明神宗时内阁权力迅速膨胀,以致有人认为内阁“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那么,内阁=宰相吗?强调两者性质方面的区别,指出宰相制度能有效制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