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美国作家Daniel T.Willingham 丹尼尔·T.威林厄姆著写的《为什么孩子不喜欢上学》,第一次接触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虽然读起来有点难懂,却给我们教育孩子和学生指明了方向。此书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指路明灯。
一、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
我们经常发现班级内很多孩子不喜欢上学,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那一种愉悦感。教师能做到什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种感觉呢?确保问题能够解决。意识到学生的认知能力限制。人们同一时间内只能够保留一定量的信息,就像在面对茶道表演问题时你遇到的情形一样。解决记忆过量的方法直截了当:放慢速度,为学生的工作记忆减负,如把信息写在黑板上。解释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让问题变得有趣,通常使用的办法是使内容与学生“相关”。当我们备课时,从我们希望学生在下课时能掌握的知识开始,下一步,应考虑什么可能是这堂课的中心问题,并考虑如何提出这个问题,使得它既有吸引学生参与的一定的难度,有顾及学生的认知限制。坚持记日记,要试着养成习惯,记录你成功控制问题难度的时刻,即使是临时贴上的一张提示条也不要舍弃。
二、学会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
从本书中我们学习到我们要学会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一是要明确灌输那些知识,对于阅读来说,学生必须了解作者假定你已知而省略掉的信息,其次是有关核心课程的早起教授的概念要少而精,并在以后的教学安排中通过不同的科目不断重复这些概念。二是加强阅读,书籍使孩子们接触到比其他任何活动更多的事实和词汇,此外大量数据证实,读“闲书”的人一生都因此受益。三是尽早开始,如何平衡个体间的差异将是对教师最大的挑战,弥补学生在家庭环境里缺失的事实性知识是唯一的方法。
三、思考意义对记忆有帮助
我们怎样确保学生在课堂思考意义呢?从学生会思考什么的角度重新审视教案。教学最重要的事情是放学后学生还能记得什么,他们当时思考的和之后思考什么,检查过后也许你会发现,希望学生学到的其实不大可能实现,要谨慎地预测学生多作业的反应和他们会思考的内容。让作业带着学生思考,如果一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思考一些内容的意义,那么最好能让他们不得不思考。围绕冲突备课,如果你仔细寻找,你会发现几乎每个教案里都有冲突,冲突非常清晰的优点在于它使话题自然前进,从你希望学生掌握的内容开始,逆向思考它所提出的隐忍思考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可以作为学习的敲门砖,而不应该作为备课的首要动力,或者思考问题的动力。
四、因材施教
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但是今天的我们依然很难做到这点,那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一是思考内容,而不是学生。根据你想要让学生学到的东西选择教学的方式,二是改变注意力,我们都知道课堂上的改变可以令学生活跃起来,重新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三是要明白每个孩子都值得我们关注,我们要认识到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承认孩子之间的不同,同时要关注每一个孩子,想方设法做到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在我们教育的这段时间有所收获。
通过这个暑假的学习,我意识到认为老师这个角色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本身,而是如何给学生开一道门缝让阳光照进去。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希望学生主动思考。当老师提出问题时,问题是否合理在于学生的长期记忆是否有恰当的背景信息,没有背景信息就无法参与思考,问题太简单了也会不需要思考。一个班里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知识,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问题的难度却是不同的,能力不够的学生会觉得功课太难,以致放弃作业放弃思考。学生成绩差会去上补课班,而不能完成的作业不可能帮助他们迎头赶上,反而会掉得更远。有的补课并没有提升成绩,可能是一直在硬教学生那些无法完成的题。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加强学习与实践,将学到的知识用到教学中去,力争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上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