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形态演变.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的形态演变 作者:逸 空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第10期 中国历史文物上的龙,可谓泱泱大观,不计其数。然而当人们碰到一种陌生的有着龙造型的文物,不禁会茫然许久。因此,我们需要用精简概念,总结一下历代龙的特点。 通过认真比较,笔者发现,龙的特性是存在鲜明的时代特性的,从形状上不好总结,于是本文选择了姿态总结。龙的姿态是随着历史的推移发生变化的,逐步形成现在的龙的形态。文中笔者试图用两个字概括出每个历史时期的龙的时代特性,以期人们只要把两个字领悟,就能够大致鉴别出龙的年代。 中国龙的形式发展基本能够分为五个重要时期: 第一期,史前至夏(?-1700BC),态曰虫龙,姿日卧龙。 龙的艺术形象形成期,龙的造型以玉器为重要载体,圆雕,兽头,头上有角,口微闭,身体蜷缩成“ c形”,大多没有四肢四足,体表光滑,无鳞片,孙机先生名其日“蜷体玉龙”。对龙的来源研究的说法诸多,孙机认为,蝉等昆虫的幼虫由于能够“托生”,好似死后重生,故而被人们崇拜。这一时期龙的整体形象就像是一条奇怪的虫,而不是气势磅礴的龙,姿态是蜷缩在一起,能够叫“蜷龙”,或能够叫 “卧龙”。 文物实例以下: 玉龙 新石器,红山文化高26厘米,剖面直径2.3至2.9厘米,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迹出土,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博物馆藏。 点评: 此龙嘴巴较长,有人称之“马龙”或猪龙”。由于年代久远,靠近事实,预计是比较真实的原始“ 龙”,而非他龙。这种玉龙形体较小,躯干有穿,能够佩带。 玉兽玉玦 新石器,红山文化高5.9厘米,最宽5厘米,最厚1厘米,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出土,内蒙古巴林右旗文物馆藏。 点评: 此龙,或日非龙,其形似胎。以下图。 玉环兽 湖北天门石家河出土。 点评: 一说头部像熊,故又曰:“熊龙”。 第二期,商一春秋(BC1700-Bc476),态日夔龙,姿日爬龙。 龙的造型以青铜器为重要载体,称为“夔龙期”,多依附青铜器,形成漏圆雕、高浮雕或浅浮雕。造型神秘诡谲,大多装饰塑造比较繁密,造型严谨庄重,即使线条流畅,然则肢体比较生硬,除了尾部以外,粗细的变化小。 这时期,龙已经能够张牙舞爪,虎头,头上有柱状角。没有耳朵,没有脊鳍,没有胡须和翼鳍。大张口,甚至舌头,身上的脊鳍做成方齿状,鳞片为菱形和长方形,或以“回纹”装饰,商晚期开始出现四肢,但足只有三趾。有些龙面抽象为所谓的“饕餮纹”。 龙的样子似鳄鱼等两栖爬行类动物,姿势像在爬走,因此叫“爬龙”或“走龙”。 文物实例以下: 镂空龙纹钺 商代后期 长17厘米,圆穿径9厘米,1964年陕西城固五廊庙出土,城固文化馆藏。 点评:龙为走兽状态,张口疵牙吐舌。身上有圈状图案,以示鳞片。 龙纹觥 商代后期 高18.8厘米,长24.1厘米,1959年山西石楼桃花庄出土,山西省博物馆藏。 点评: 像鳄鱼等两栖爬行类动物,头上有柱状角。第三期,战国一秦(476BC-207 AD)日游龙。 龙的身躯线条开始流畅,不像以前那么生硬,形体明显呈颈细尾细的流线形,像鳝而有足。龙的鳞片和脊鳍比较简化,多是用一节一种“丙”字形文饰来表达。龙的四肢明显伸长,但仍然只有三趾。 龙世俗化,像一种灵兽,有角,但不是鹿角,没有耳朵、胡须和翼鳍。无论帛画还是画像砖石,龙 的姿态都像在水里游动,而不是在天上翱翔,因此,叫“游龙”。文物实例以下: 《妇女龙凤帛画》上的龙 战国点评: 躯体明显呈颈细尾细的流线形,像蛇鳝而有足。 秦代砖刻上的青龙 点评:龙的鳞片和脊比较简化,多是用一节一种“丙”字形文饰来表达,只有三趾。没有须髯和触角。 第四期,汉一唐(206 AD-907AD),日跃龙。 从汉代起,龙出现须,除了小腿无鳞以外,鳞开始比较细致繁密,西汉为蛇鳞,之后向鱼鳞发展。但出现少数腹甲,身躯不仅曲线流畅,有强烈的粗细变化,形成生龙活虎的动感。龙的造型以青铜器和玉质配饰为重要载体,有大量建筑性器物上塑造有龙,如瓦当、墓室画像砖石等。 在这一时期,龙的身体,除玉器装饰以外,粗细变化很大,看起来矫健而道劲。总体上,龙的姿态像在奔跑或跳跃。即使有的仿佛想把龙加工成飞的形象,但是到头来还是个奔跑状或跳跃状。于是,称之为“跃龙”。 汉至唐的龙,有了类似老虎或牛的耳朵,前肢出现飞舞的翼鳍,仍然只有三趾。与其它时期相比,汉唐的龙,身姿矫健,气宇轩昂,气度不凡。汉代比唐代的龙头上,鳞脊等部位更为简洁,而唐代修饰的更雍容华贵某些。汉代的龙,头上无发,角上不分叉,脊鳍分三叉;南北朝之后,头上无发,角分两叉,腮部出现髯;而唐代,头上有发,角分两叉,脊鳍的开叉和腹甲增加许多。 唐代的龙,即使和后世比较像,但是从形象上讲,仍然飞不动,最多能够叫作“腾龙”。身体比较厚重,不够轻盈,像走兽,而不能腾云驾雾,小腿仍然无鳞。唐代许多龙的与麒麟比较像,头不怎么像虎头,而是眼睛半闭

文档评论(0)

186****65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