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运用后洞庭湖湿地的防洪保护与分区.docxVIP

三峡水库运用后洞庭湖湿地的防洪保护与分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水库运用后洞庭湖湿地的防洪保护与分区 洞庭湖防洪一直是长江中游防洪的困难。自2003年大坝储存以来,大坝水位下降,长江和洞庭湖之间的洪水中断时间延长。该地区湿地条件的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仅存的2个通江湖泊之一, 是长江上游洪水出三峡后的自然湖泊湿地调蓄区, 与水库、堤防并列为实现长江中游防洪的3大战略手段.除经淞滋口、太平口、藕池口3口分泄长江洪水外, 另有湘、资、沅、澧4水洪水直接汇入洞庭湖, 最后经城陵矶再汇入长江, 形成“7进1出”的复杂水网体系, 该体系具有洪道、湖泊、一般垸、蓄洪垸和重点垸 (表1) .其中, 重点垸是在不超过1954年洪水水位时需确保防洪安全的堤垸, 蓄洪垸则是长江重现1954年洪水时确保江汉平原以及武汉安全的分蓄洪区, 一般垸是地势较高或原居民圈围的小型堤垸, 相互交错分布, 以堤防为屏障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体系.不包括湖北省的3 680 km2, 属湖南省的湖区面积为15 200 km2, 水系与堤垸条块分割, 交错相间, 流态紊乱且方向不定, 汛期水位一般都高于垸内地面5 m以上, 对区域经济社会不利的影响非常突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利益驱动对自然干预的力度越来越大, 三峡水库的运用对减少一般洪水威胁, 并为洞庭湖区湿地开发都创造了新的条件.因此, 为避免新的无序利用, 规范人类行为, 应基于水情变化对洞庭湖湿地区域划分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洞庭湖洪水形势与3口洪道分流条件的研究, 结合湖区城镇、产业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 提出了湖区湿地划分的总体框架. 1 湖泊湿地的洪水 1.1 荆江河段洪水演变 洞庭湖是长江和洞庭湖湘、资、沅、澧4水的洪水互相遭遇蓄积而成的积洪性湖泊, 总集水面积129.5万km2.由于受到各水系洪水发生不同期性和下游泄流能力有限的影响, 洞庭湖洪水出现延续时间长以及量级巨大的情况, 延续时间多在30 d以上, 1951~1998年最大30 d平均洪量为584亿m3, 故一般的调峰水库对洞庭湖的防洪作用十分有限.因此,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确立了长江中游防御1954年洪水的目标, 并将长江中游划分为宜昌—沙市、沙市—城陵矶、城陵矶—汉口3个河段, 以沙市、莲花塘、汉口分别作为各河段的控制点, 其中控制莲花塘水位不超过34.4 m, 在城陵矶附近布置了320亿m3的蓄滞洪区, 即洞庭湖区24个蓄洪垸及江北洪湖各自承担分蓄160亿m3的超额洪量.但随着江湖关系的不断演变, 1981年、1983年、1991年、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和2002年的洪水, 虽洪峰、洪量都远小于1954年来水, 但最高水位已接近甚至远高于1954年洪水的水位 (表2) , 洪水向城陵矶附近集中的特点十分明显. 历史上, 泥沙淤积又为长江中下游河道逐渐渠化创造了条件.据估计, 自全新世到公元800年前后, 历时约9 000 a, 云梦泽区域淤积了泥沙5 053.6亿t而形成江汉平原, 并随着云梦泽消失、分流口堵闭和长江河道固定等江湖关系的不断演变, 荆江河段在1949年以前的5 000 a中洪水水位抬升了13.6 m, 并导致通江湖泊向下迁移, 洞庭湖向南扩张, 在防洪大堤连接成线后荆江完成了河道化过程. 在1949~1980年的30 a间, 城陵矶以下封堵了约1万km2的通江湖泊, 城陵矶—汉口段短时期完成了河道化, 下游槽蓄与泄流能力急速衰减.这种快速演变, 导致莲花塘1998年最高水位达到35.80 m, 比1954年抬高1.85 m.另外, 在1951~2007年的57 a间, 3口洪道进入洞庭湖的悬移质泥沙淤积总量达到64.04亿t, 合45.7亿m3, 大约使3 000 km2范围平均可抬高1.5 m, 西洞庭湖区局部河床最大抬高超过5 m, 直接抬高了湖区内部洪水位, 抬高程度更为严重. 1.2 .线.面:自然级,计算工况级,形成了级蓄洪区 研究三峡水库对洞庭湖防洪的作用, 需通过式 (1) 和式 (2) 来模拟该河段的洪水演进过程. 式中:Z——水位;V——流速;A——断面面积;B——水面宽;g——重力加速度;C——谢才系数;R——水力半径;L——河长;t——时间;α——动能校正系数;β——动量校正系数;q——沿单位长度的侧向流量. 利用水文学原理, 假定蓄水量与出流呈线性关系, 则式 (1) 和式 (2) 可简化为 式中:S——河槽容积;Q——流量;I——入流;Z下——下游站水位;1, 2——计算时段始末;Δt——时段长. 利用以上原理, 根据1956~2003年的系列资料确定城陵矶控制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和河段的槽蓄曲线, 可对1954年和1998年洪水进行情景模拟 (表3) . 当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进行补偿调度, 城陵矶附近320亿m3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