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电影符号学观照下民国时期家庭伦理片探究.pdf

第二电影符号学观照下民国时期家庭伦理片探究.pdf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本因素。人 们从家庭迈向社会,也从家庭开始认识外部世界,家庭为人们提供了最基本的道 德观念和最基础的精神世界。因此,家庭伦理因素成为文艺创作的永恒源泉。早 在 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第一部短故事片 《难夫难妻》,缔造了我国 摄制家庭伦理片的先河,随后 《孤儿救祖记》、《玉梨魂》、《儿孙福》、《姊 妹花》等家庭伦理电影的先后拍摄,在引发一定观影热潮的同时,也为在艰难探 索中的民族电影开辟了一条道路。本文以新的视角,从麦茨的第二电影符号学出 发,探寻民国时期的家庭伦理电影。 本文第一章大致概述了研究方法:麦茨第一电影符号学至第二电影符号学的 过渡,以及研究对象:家庭伦理片的兴起、成功因素、拍摄制作的主要家庭伦理 电影。并借助视界驱动和观众认同对于第二电影符号学如何从创作原启阶段置入 家庭伦理片进行了探究。第二章从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中的镜像理论投射到家庭 伦理片中 “家”的镜像研究,也探寻了家庭伦理片中显现的凝缩与移置、隐喻与 换喻。第三章从麦茨的第二电影符号学重点探讨的观影机制出发,以电影与梦的 关系来探究家庭伦理片的一种似梦性、白日梦性,将观众比做做梦者,而电影是 不愿轻易醒来的梦。由观影产生的 “谈论电影”也结合家庭伦理片的电影评论做 出了叙写。 作为一种最具民族特性的的电影类型,家庭伦理片还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 间,还能表达更为普世、更为积极的精神境界。因此,从第二电影符号学出发, 从电影的艺术核心出发来激发家庭伦理片的艺术感染力,让其所存的艺术价值得 到合理回归,抓住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共鸣来实现其建构意义,不失为一种极 具生命力的转变和探究方式。 关键词:第二电影符号学;家庭伦理片;认同;镜像;观影机制; I 第二电影符号学观照下民国时期家庭伦理片探究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目 录III 引 言4 1.选题缘由4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5 2.1 国内研究现状:5 2.2 国外研究现状:11 3.研究意义12 4. 研究方法13 5. 研究创新13 第一章 生产机制植入家庭伦理片探究14 一、作为方法论的电影符号学14 (一)第一电影符号学14 (二)第二电影符号学转型15 二、研究对象选取:家庭伦理片17 (一)家庭伦理片的兴起和成功因素17 (二)民国时期家庭伦理片的发展概括19 三、视听系统驱动:电影创作的基础21 (一)缘起: “去电影院”22 (二) 感知:电影的认同体验24 (三)接受:对电影角色的投射26 第二章 呈现机制植入家庭伦理片探究29 一、 “家”的镜像与情感构建29 二、 “家国同构”的外在显现31 三、 “凝缩”与 “移置”的展现形式33 (一)凝缩33 (二)移置35 第三章 观影机制对家庭伦理片的审美探究37 一、电影与梦37 二、家庭伦理片的似梦性39 三、视觉快感的获得:窥视欲望41 四、 “谈论电影”:观众观影镜鉴45 结 论49 参考文献52 附 录61 致 谢6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著)及科研情况65 III 硕士学位论文 引 言 1.选题缘由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上,家庭伦理是长盛不衰的主题之一。在不同的 时代、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对家庭生活和伦理关系的细致描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