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配套课件.ppt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配套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司经营所面临层出不穷的风险与公司业务密不可分,一系列风险的萌生和暴露可归集到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身上,从所有者、管理层到公司员工的金字塔层级与职能划分为风险的滋生与蔓延提供了“温床”。风险来源于真实信息和数据的失真,而人为地刻意隐瞒、故意误报和蓄意欺诈是导致失真的主要原因,这种行为往往区别于收益管理并且是由多种要素混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未来销售损失、股价的下跌、资本成本的增加、声誉及信任的丧失等。文献综述二风险识别一、国外风险评估的研究述评国外风险评估的研究可分为:(一)风险评估动机研究(二)风险评估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二风险识别二、国内公司风险评估动机及经济后果研究(一)我国上市公司风险评估的动机研究审计费用风险一直是国内热点学术话题,我国学者通过事务所偏好(刘笑霞2013;陈胜蓝等,2013)、公司财务结构(蔡春等,2015;方红星等,2016)、公司治理特征(翟胜宝等,2017;夏宁等,2018)等多种角度展开了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已有研究大都从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视角展开。(二)风险评估的经济后果研究风险评估是否真的使企业在经营决策中占据有利地位,一直以来受到学者们的争议文献综述二风险识别一、内部控制质量从会计信息披露、审计意见购买、问询函监管、审计经理监察和CEO特征5方面展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研究的综述。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有效性从逻辑起点上说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使财务报告更具有可信度,不仅是公司内部所有权划分的直观反映,更直接关系到战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将从审计监督博弈、董事会特征、风险投资和股价崩盘5方面介绍。文献综述三控制活动研究三、内部控制缺陷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成为内部控制缺陷滋生的“温床”。由于从缺陷认定到内部控制评价是不可逆的过程,缺陷认定标准的合理性和披露真实性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和有效性密切相关。五部委于2010年联合发布的《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及其后续相关规定赋予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标准认定“自主裁量权”,但沪深两市披露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过于乐观,与国外上市公司存在较大差异。内部控制缺陷将从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治理活动、外部因素影响三方面展开。文献综述三控制活动研究一、会计信息系统对传统基于线性经济学的会计创新的成本、效益评估的声讨越来越多,经济和效率的驱动因素一方面取决于技术和组织有效性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取决于更广泛的组织、制度和社会影响之间的平衡(。会计创新研究有一种制度化的倾向,即培养一个关注单个组织的“外部”视角或多层次视角对组织领域层面会计创新的持续建设和制度化具有积极意义,会计信息系统则是该方面的突破口。文献综述四信息与沟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要从五方面进行:(一)成本方面(二)营运方面(三)生产方面(四)库存方面文献综述四信息与沟通二、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理论表明,遵循创新的“勘探者”战略的公司很可能比遵循有效的“防御者”战略的公司有更弱的内部控制,业务战略作为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和审计师内部控制报告质量强度的潜在决定因素,表明内部控制报告是勘探者类客户审计质量改善的一个重要领域(Bentley-Goode等,2017)。管理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是以财务报告、管理报告、信息系统为主要控制对象来确保并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的系统和方法。文献综述四信息与沟通一、监督与检查对监督与检查的分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社会审计(二)内部审计文献综述五内部监督二、评价与披露对评价与披露的分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人评价(二)社会评价文献综述五内部监督[1]李维安,戴文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8(04):3-12.[2]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37-45+95.[3]张立民,彭雯,钟凯.宏观经济与审计定价:需求主导还是供给主导?[J].会计研究,2018(02):76-82.[4]汶海,李培功.内部人举报制度、舞弊风险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20(03):86-94.[5]刘笑霞,李明辉,孙蕾.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定价与审计延迟[J].会计研究,2017(04):88-94+96.[6]徐明圣.极值理论(EVT)在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建模中的应用与改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04):76-83.[7]程建,连玉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