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论南派三叔小说中的“面具”意象
摘?要:在《盗墓笔记》中,南派三叔运用一系列奇绝诡秘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极具神秘主义色彩的世界。庞大的意象群中,“面具”是个反复出现的意象,浸润着作家对主题、审美和艺术等多方面的思考。小说中的面具主要有两种,一是表象的“面具”;二是心上的“面具”,即人格的面具,指向了更深层次的人性,融载着作家深刻的生命体悟与当代焦虑。
关键词:南派三叔;意象;“面具”;人性
盗墓文学是一种崭新的网络文学样式,为中国文坛带来异样气息。《盗墓笔记》作为其中的翘楚,颇具“哥特式”小说惊险诡谲的风格,荒诞中不失真实,这种真实与虚幻交构形成的“伊甸园”在读者心中掀起了一股热浪。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小说的躯壳,“面具”引发的人性思考才是栖居的灵魂。庞德在《诗刊》上发表纲领,声称意象是“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面具作为南派三叔作品中的典型意象,既源于一种艺术审美下的理性,也融入了人之感性。
一、表象的“面具”
面具是将真实的一面掩盖,呈现给人矯饰的一面,逐渐被抽象为伪装的代名词。表象的面具在小说氛围的塑造和情节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渲染荒诞诡谲的氛围
以七星鲁王宫为主题的《钥匙》一节中,青眼狐尸脸上的面具起着一种掩饰与阻隔的作用,神秘与妖气被裹挟其内,营造出一种酷似“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效果,又暗含着“欧亨利式”的戏剧反转。如在面具揭开前,尸体被未知的神秘色彩所笼罩,状如死去的将士,如文中提及“躺在一边的那具男尸,戴着一只狐狸脸的青铜面具,浑身上下裹着紧身的盔甲”(《盗墓笔记1》,第68页)。而面具之下的情貌,“像一只正在狞笑的狐狸,特别是他的两只青色的眼珠子”(《盗墓笔记1》,第72页),使吴邪等人惊恐至极,吓得够呛。这就构成了一重反转,将诡谲的氛围推向极致。
在秦岭神树主题中,面具的出现是以猴子为媒介,其本身就充斥着一种诡异气息,如文中所记,“从面具与猴子的头部的结合处看,这面具似乎是被烙进肉里,或者用什么血腥手段,直接和脸长在了一起”(《盗墓笔记2》,第121页)。其次,面具成了远古的符号,凉师爷将面具与远古蛊术关联在一起,他认为戴着面具的猴子和干尸之所以诡秘莫名,是因为“面具背后嘴巴位置空腔里的那种深入喉咙的虫子,可能就是古老螭蛊的原型”(《盗墓笔记2》,第124页),这不仅替面具的诡异性质找到了客观对应物,也为面具赋予了更多的神秘属性与奇幻色彩。
因面具而凝聚的恐怖之力,在云顶天宫主题中也得到了爆发。在这里,面具的出场也是依托非人的介质,延续了诡秘的传统文化基调。人面鸟身的怪鸟形象,使人错愕惊恐的同时,也唤起了远古的记忆,如《海外东经》中提及,“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蛇。”人脸面具的存在,将怪鸟形象与上古神话相联结,使小说情境更为神幻诡秘。
2.加剧情节的“摇摆”
面具意味着伪装与矫饰,《盗墓笔记》中有诸多的伪装现象,伪装主题中,“面具”有时会离开上帝视角而存在,成为一种悬念的艺术。不在场的面具为小说埋下了重重谜团,最典型的莫过于“解连环-三叔”的身份置换,久匿于面具下的解连环使吴邪屡次陷入精神迷误之中。连环骗局之下,吴邪感言“我原来一直在想三叔到底有多少东西在骗我,现在,我必须要想的是他还有多少东西没有在骗我了”。隐匿的面具,使情节更具张力。
在秦岭神树主题中,朋友老痒出狱,带来了惊人的消息:诡异的六角铃铛、巨大的青铜树以及古老的厍族等,使吴邪跃跃欲试,于是他们二人开启了去往秦岭的冒险旅途。故事本是畅通无阻的,但面具意象作为隐藏的变量,使情节于恍惚间惊现逆转,突破了读者的心理防线。缝隙中的笔记和身份证,揭开了“老痒”的神秘面纱,真正的老痒已经腐烂成骨头,而眼前人竟是意识物质化的产物,荒诞之余更多的还是一种惊惧。
悬念化的面具意象,在小说的尾声也有所体现,此时面具既是一种预设性的存在,又是一种超验性的产物。吴邪和胖子去往张家古楼解救闷油瓶,途经广西巴乃的村寨时,吴邪看见了另一个自己。面具的存在本已昭然若揭,但诡异的现象随之而来,“胖子去撕他的脸,撕了半天,竟然没有撕下来”(《盗墓笔记8》,第143页)。超验性的面具,使胖子陷入了逻辑悖论之中,难辨的真假令情节陡增波澜。
二、心上的“面具”
心上的“面具”,即人格面具,蕴含着作家透彻的人生体悟与哲学思考。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以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2]人格面具是一种伪装,也是一种甲胄,两者共同揭示了人性的困境。
首先,人是善于伪装的,“面具”无处不在。在《沙海》中,黎簇再次前往古潼京,找到了车嘎力巴作为引路人。他表面上顺遂厚朴,实则是披着羊皮的狼,趁火打劫。他说,“行走江湖呢,别老是想着水里的妖怪、史前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