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pptxVIP

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3月14日第七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桓台县人民医院皮肤科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1页。

2013年3月14日皮肤性病的预防重视皮肤病与环境、精神因素的关系:高压力、精神紧张、装修、农药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麻风、疥疮等)超敏反应性皮肤病的预防:家族史、过敏原瘙痒性皮肤病的预防:避免热水洗烫、避免辛辣刺激、保湿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医学美容、生活美容导致的皮肤病的预防:化妆品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肿瘤的预防:日光、有害物质的接触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2页。

2013年3月14日皮肤性病的治疗第一节内用药物治疗第二节外用药物治疗第三节物理治疗第四节皮肤外科治疗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3页。

2013年3月14日1.抗组胺药2.糖皮质激素3.抗细菌药物4.抗病毒药物5.抗真菌药物第一节内用药物治疗6.维A酸药物7.免疫抑制剂8.免疫调节剂9.维生素类药物10.其它: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4页。

2013年3月14日1937年:DanielBovet合成人类第一个抗组胺化合物Pyrilamine(美吡拉敏)1948年: Hench和Kendall发现并将激素用于临床1953年: Riley和West发现肥大细胞颗粒是组胺 的主要来源人类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1)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5页。

2013年3月14日1967年: Kimishigehe和Ishizaka发现IgE抗体进 一步解释了过敏过程1982年:BengtISameulsson确定“白三烯就是过敏反应慢反应物质”。人类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2)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6页。

2013年3月14日1982年:BengtISameulsson因确定“白三烯就是过敏反应慢反应物质”而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人们对白三烯作为过敏和炎症介质的重要性大大加深!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7页。

2013年3月14日抗组胺药第一节内用药物治疗组胺受体的分类H1受体(H1R):主要分布于皮肤、粘膜、血管及脑组织H2受体(H2R):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分泌腺H3受体(H3R):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胺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前部和周围神经组织,参与神经冲动传递和HA合成、释放的负反馈调节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8页。

2013年3月14日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血压下降组胺的作用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9页。

2013年3月14日H1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大都有与组胺相同的乙基胺结构,即-CH2-CH2-N,能与组胺争夺受体,消除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压下降等作用。此外,有不同程度的抗胆碱及抗5-羟色胺的作用。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10页。

2013年3月14日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除抗组胺作用外,还有镇静、抗胆碱能活性等作用。这类药物口服后经胃肠吸收,30分钟即起效,1~2小时达高峰,持续4~6小时,一般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24小时内由肾脏完全排泄。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11页。

2013年3月14日口服吸收很快,多在肝脏内代谢。最大优点是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不产生或仅有轻微嗜睡作用;抗胆碱能作用很小,作用时间较长。对一些驾驶员等特殊人员及慢性病例更为适用。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12页。

2013年3月14日这类药物与H2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阻止组胺与该受体结合,从而对抗组胺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胃液分泌增多等作用。H2受体拮抗剂口服后大部分为小肠吸收,1~1.5小时血中浓度达峰值,半衰期约2小时,2/3以原形从尿中排泄。H2受体拮抗剂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全文共113页,当前为第13页。

2013年3月14日常用的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药名成人剂量常见不良反应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12~48mg/d,分3次口服或5~20mg,肌内注射或1ml(10mg),皮下注射嗜睡、

文档评论(0)

孙二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文档领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