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贺州市县级疾控机构现状及对策
贺州市位于湖南省、广东省和广东省的交界处。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粤港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市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在增加,给贺州市疾病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然而,在现阶段,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仍然明显阻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已经成为桎梏疾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分析、研究贺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从中找出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无疑对完善贺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系统现状
1.1组织、职能和绩效评估
1.1.1卫生执法与卫生技术服务分离
贺州市、县疾控中心于2005年完成了疾控和卫生监督两项体制改革,2006年初开始分设独立运行,实现了卫生执法与卫生技术服务分离。全市管辖3县2区,共有疾控机构4个(市级1个、县级3个),八步区和平桂管理区尚未设有疾控机构。承担辖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7大项公共职能,共26个任务、78个项目、266个内容;承担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与管理。
1.1.2采取评测制度,明确目标导向
为科学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贺州市各级疾控中心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开展绩效考核,市级35个项目104个指标,县级机构35个项目101个指标。贺州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以后,针对30%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制定了考核办法、分配方案、定岗定任务量和考核指标及分值表,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等次确定80分以上为合格,全额发放;60~79分为基本合格,按80%发放;59分以下为不合格,按60%发放。
1.2贺州疾控中心编制情况
核定市级疾控中心全额拨款事业编制90名,占全国市级样本疾控中心平均编制数的72.6%。市级管辖人口223万人,编制数配置为0.41名/万人,现有在职人员114人,超编22%。辖区3个县总人口116万人,县疾控中心平均配置编制数为0.91名/万人,平均超编60%。目前,贺州市级疾控中心总人数116人,学历构成本科占37%,大专占32%,中专以下占31%;职称构成高级占7%,中级占45%,初级占40%,无职称占9%,仅达珠江三角地区市级2005年水平。县级疾控中心总人数124人,学历构成本科占6%,大专占36%,中专以下占58%;职称构成高级占0.8%,中级占39%,初级占44%,无职称占16%,仅达广东欠发达地区县级2005年水平。
1.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市级疾控中心占地面积11.2亩,总建筑面积4937m2,只达到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颁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含特殊用途实验室)面积的62%。县级疾控中心人均建筑面积为84.04m2,实验室面积占总面积比例为17.18%,未达到国家标准(35%~42%)。
1.4疾控中心检验项目设备
市级疾控中心现有实验室仪器A类112台,B类4台,C类10台,A、B、C类分别达到国家标准的63%、1%和18%。已开展检验项目A类124项,B类8项,分别达到国家A类标准的55%和B类标准的6%;3个县疾控中心共有A类实验室仪器设备77台,平均每县26台,达到国家标准的43%。县级疾控中心能开展的检验项目平均为A类63项,达到国家A类标准的54%。贺州市县实验室仪器装备水平大约与济宁市县疾控机构配备相似。
1.5项目绩效
1.5.1检测结果分析
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体系,掌握本地艾滋病流行趋势及行为变化,为艾滋病防控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70%以上的病例接受过检测结果告知和随访干预,最大限度地发现传染源,有效管理传染源,减少二代传播的发生;吸毒人群(DUS)、暗娼人群(FSW)HI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艾滋病在高危人群中流行的迅猛势头得到遏制;全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1.5.2减少新发病人数,减轻新发患者的医疗费用
通过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减少传染源,避免健康人群感染的人数从2004-2009年累计避免感染人数达506.66万人,避免新发病人数达50.67万例,减少这些新发患者因治疗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34516万元,为社会挽回的经济总价值达553万元。社会成本及成本效用/效益成本比,在贺州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期内中央转移支付、省、市级政府及国际组织投入经费有864.27万元,经过测算,投入1元结核病防治经费,可产生40.58倍的社会经济效益。
1.5.3免疫、免疫能力及接种副反应
建立健全预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