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作文主题训练--------传承文化符号,增强文化自信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湖北咸宁,有一位六旬老人,因为自费出版一本书而小有名气。这本叫《咸宁话》的书,包含了咸宁市6个县、市、区的1万多条方言的注释以及例句、出处等。作者陈大银是一位退休老人,为编纂这本当地的第一本“方言词典”,他前后花了9年时间搜集整理材料、反复考证。有人认为,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还是自费出版,似乎不值得,更何况方言的使用人群和使用范围在不断缩减。有人认为,留下方言,留住乡音,才能更好地延续关于乡愁的记忆,这位老人的做法值得赞扬。也有人认为,方言本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光靠一位老人去推动,显然是不够的。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中国的概念非常简单:我的祖国,我自豪。他们从小在这个环境里长大,对国家有种天然的认同感。当然,等他们更成熟时,他们也会意识到要向世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中国这个词,以及背后那一整套文化符号,对他们有强烈的吸引力。
2019年,淘宝上好几家汉服店,销售额不声不响过了亿;600年的故宫成了文创产业的头号IP,故宫IP带火了一批网红爆款;李子柒中国古风美食文化视频在海外“圈粉”无数;华为科技公司,注册下一代商标时,操作系统叫鸿蒙,实验室叫玄武。还有什么昆仑、浩天、灵豸等商标,均出自《山海经》,这些字词读起来总让我们内心澎湃。你该怎样解释呢这种内心感受呢?只有一个解释,因为它们是我们文化的根,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符号。
你认为的中国文化符号是什么?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中国的文化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2017年建社65周年之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计136册连环画套书合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领略四大名著的故事精华,为读者奉上一道重温名著经典,感受传统线描艺术的文化大餐。
材料二:
198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西游记》,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据统计,自2017年至今,仅片名包含“西游”二字的网络电影就有26部,但以歪曲、恶搞原著的居多,得到观众认可的极少。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用于班级团支部组织的“致敬经典,传承文化”专题讨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新媒体的崛起,许多人怀有强烈的忧患感--担忧对微博、微信的过度热衷,造成个人与传统文化的远离;担忧碎片化阅读的流行,造成传统经典阅读的缺失。
在位于老城区的孟津剪纸艺术工作室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畅杨杨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剪纸直播,这种“非遗+新媒体”的新模式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可和点赞。
得益于与互联网的连接和流行的表达方式,故宫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文化跨界混搭,文创产品老少通吃,故宫日历、胤禛十二美人图成为很多人的手机桌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留下乡音留下方言,或许不能再迟
我国地大物博,地方文化也各具特色,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其中,方言体现得最为明显,也成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的使用频次也有所下降,尤其是“90后”“00后”,他们对方言更为陌生了。咸宁老人编纂“方言词典”,这是保护地方文化的直接体现,应该点赞!这也给文化部门提了一个醒儿,无论是对情感的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都应当受到保护。
方言,本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家刘半农曾说过,方言是一种“地域的神味”。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方言已逐渐形成完整的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并已成为区域内民众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联结纽带。方言富有特色的表达,往往与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等相互融合,是乡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句句方言,连缀着很多人关于故乡的记忆。在长期的使用中,方言早已衍化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在急遽变化的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如果方言与故乡的过往一并凋零,乡愁也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无论是出于情感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都应当受到保护。
需要明确的是,关于方言的使用、普及、推广的场合、范围以及覆盖人群等相关的规范与要求或可探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青年奋进助力强国(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义利并举,善莫大焉(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正视自己的缺点(含答案).docx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铸强实力,实现价值(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把握人生方向,赢得精彩人生(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互融互容(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内外兼修,人生更美(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挑战极限,成就梦想(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三英语二轮复习感谢信讲义.docx
- 2025年成都市玩偶生产荧光涂鸦互动玩偶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海绵生产用于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地透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体操鞋企业团建运动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溶洞极限运动(速降)场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涵洞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扎带安全防护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牦牛育肥产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旅拍宠物陪伴拍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进口食品节庆主题快闪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洗选厂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