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含解析).docxVIP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主题训练-------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

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屈原是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②《典籍里的中国》以主持人穿越千古时空和先贤对话的新颖方式,拉近观众和中华文化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了心灵共鸣;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一抹丹青”将时光拉回千年前;让中华文化融入各种当代元素,在年轻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

③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

上述材料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校刊打算举行“我给中华文化写封信”征文活动,请你以“一名高三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参与活动,体现你对中华文化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作文题目】

防疫期,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现在小区门口保安所问的,都是直击灵魂深处的终极哲学问题,1、你是谁?2、你从哪里来?3、你要到哪里去?然后给你深情一“枪”,看你是不是“头脑发热”了。期待全民摘下口罩的日子早日到来!

其实,“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这亘古不变的疑问似乎永远伴随着人类。西方《圣经》里的上帝创世说,中国古代神话里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都可以看作是先民们对此作出的“回答”。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也有这么一个自我身份的选择和认同的过程。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较早研究了这个问题,提出了“selfidentity”(身份认同)的概念。

阅读下面“典型素材”中的材料,请以“身份认同”为话题,从“国家认同、自我认同、文化认同”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4.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和群众游行。70年的意义不是岁月的流逝,而是蜕变和发展。中国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历史巨变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

请你展开想象,以“我看祖国七十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②文化意义上的“认同”,是指“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真诚而又深沉的文化认同,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催人奋进……

请以“文化认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不少于700字。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5.作文

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文化意义上的“认同”,是指“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真诚而又深沉的文化认同,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催人奋进……

请以“文化认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参考答案:

1.例文:

传统不容亵渎,历史需要铭记

传统文化遗产是国家之瑰宝,历史文化名人是民族之骄傲。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尊重历史文化名人的人肤浅而可悲。如漫画中的四个青少年,竟荒唐地认为:屈原是个歌手唱过《离骚》,是厨师发明了粽子,是个医生唤做大夫,是运动员跳过江……中国传统文化在乱炖中变了味,历史文化名人在恶搞丢了精气神,可叹,可悲!

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自己践踏其民族历史,解构其民族文化,涤荡其民族自信,破坏其民族认同感。

在泛娱乐化的时代,影视节目毫无底线,网络恶搞如日中天:贾玲在《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唐代诗人杜甫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脑洞大开的网友纷纷为“杜甫”形象进行再创作,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杜甫的这一系列形象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历史是用来穿越的,雷锋是用来赶时髦的,黄河大合唱是用来出洋相的,荆轲是女的……

没有严肃,没有正经,没有是非,所有的所有都成了雷人的闹剧,这个被娱乐的时代,傻傻分不清楚。当浮躁的气息蔓延开来,当恶搞的风气如日中天,当颠覆历史传统的背后藏的全是国人扭曲的心理,何谈雄狮梦醒?何谈中国崛起?

宋玉《风赋》有言: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历史文化名人的尊重,我们要从日常入手,从细节做起。

写好方块字,记诵三字经,学好文言文,欣赏古诗词,深入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