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VIP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乾坤转,天地变,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经人大通过,向全国农民宣布,从二00六年一月一日起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这是史无先例的开端,这是改革开放和三个代表的结晶!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证!这是党中央和胡锦涛主席治国的伟大举措!这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慈爱之心。亿万农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亿万农民要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导入新课告别田赋鼎铭文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二、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三、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时空坐标

概念解析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税:户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田赋:也叫田租,历代封建政府以田亩为征收依据的土地税;丁税:也叫人头税,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其它杂税役: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军役、力役、杂役)等。

基础梳理相关史料(一)赋税制度的起源:先秦税制改革1、夏商西周的贡、助、彻中国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的赋税制度的雏形——贡法、助法、彻法。贡、助、彻虽有所差异,但发展一脉相承。(1)贡:夏朝贡有两种,一是诸侯进献的土贡,一是百姓缴纳的田赋;(2)助:商代沿用夏代贡制,但有了自己的田赋制度,助法。(8家之力助耕公田,公田收获交公,私田不再纳税)(3)彻:周代基本沿袭夏商赋税制度,在井田制基础上实行彻法。(1井900亩授予8家共同耕种,其中800亩收获8家平分,100亩收获作为田赋交给国家)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一:“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基础梳理相关史料(一)赋税制度的起源:先秦税制改革2、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1)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质量的好坏征收数量不等的田赋;(2)鲁国“初税亩”,不论公田和私田,首次实行按亩纳税,开始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实行“訾粟而税”,是封建赋税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基本确立的标志。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材料一: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其中,属于田制、田赋方面的改革是实行“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的意思是:按劳动力平均分配全部耕地,包括公田;在此基础上,实行按产量分成的实物地租制。公元前594年,鲁国正式推翻过去按井田征收赋税的旧制度,改行“初税亩”。即不分义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必须按亩交纳土地税。——肖东发主编:《古代税赋——历代赋税与劳役制度》材料二:改革赋税制度是商鞅新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商鞅在秦国全境推广了县制,各地行政结构趋于划一;又通过“为田开阡陌、封疆”,统一了全国的土地区划和亩制,这就给统一田税征收扫清了障碍。商鞅遂决定采用“訾(计量)粟而税”的办法均平田税。——摘编自李瑞兰《商鞅变法中的赋税改革》

基础梳理相关史料(二)秦汉时期的赋役1、田赋:(1)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取泰半之赋”(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2)汉朝: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景帝“三十税一”。2、人头税:(1)秦朝:口赋极重“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与古”(2)汉朝:口赋:7-15岁每人每年20钱,汉武帝后每人加征3钱。算赋:15岁以上每人每年120钱,商人和奴婢加倍。财产税:车船税、算缗钱、“税民资”、饲养六畜交税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材料一: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令“黔首自实田”,对官有土地收租,对私有土地征税,税率为土地收入的2/3左右。秦二世时,田赋更高,“收泰半之赋”。——丛建阁、刘振锋:《山东地区古代赋税制度与赋税思想及其启示》材料二:汉代田租税率开始为十五税一,后调整为三十税一。但董仲舒曾上书汉武帝,说百娃“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成,一岁力筏,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能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赫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捕编自尹恰朋:《秦汉养老政策研究》3、徭役:秦朝男子17岁起役,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更卒【期限一个月,在本郡或本县,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以及运输粮食等】;正卒【期限一般为两年,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戍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