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刑释前的心理状态与矫正策略.docVIP

罪犯刑释前的心理状态与矫正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罪犯刑释前的心理状态与矫正策略

[摘要]罪犯刑释前的心理状态是罪犯即将刑满释放离开监管场所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水平。关注罪犯刑释前的心理是监狱矫正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刻剖析罪犯刑释前的各种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矫正策略,对提高罪犯矫正质量,预防重新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罪犯;刑满释放;心理状态;矫正策略

罪犯刑释前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研究罪犯刑释前的心理状态并辅之以矫正工作,是保证监狱工作良性循环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罪犯刑释前的心理状态对罪犯的改造会产生正反两种影响,正面的效应会激励加速罪犯改造,促进良性回归;反面的效应则对改造和回归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一、罪犯刑释前的几种心理表现

随着刑满日期的临近,罪犯的心理状态会打破服刑中期形成的平静,伴随着与释放相联系的种种设想,集中表现为特殊复杂的波动亢奋,心理上的躁动等。此种心理状态可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类。正常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悔过自新心理、立功赎罪心理、发奋图强心理和忧愁戒备心理等。异常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报复心理、混刑度日心理、松懈倦怠心理和焦虑自卑心理等。

(一)罪犯刑释前的心理状态

1.喜悦与忧虑共存。罪犯刑满释放前对未来的前途既向往又忧虑。罪犯在监狱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早日获释,享受自由。其十分向往的是自己即将重返社会、获得自由、与家人团聚并有可能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因而激动、兴奋、不安。但当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如何安排出狱后的生活,如何适应久违的社会等一系列问题时,对即将回归社会生活又有一种压力感,担心回到社会后无业可就,怕受到歧视,心理上呈现出对能否适应社会、承受社会评价和能否为社会所容纳的担忧。处于这种矛盾的状态下,思想压力、心理压力也随之产生。

2.自卑与自尊交织。罪犯的自卑心理,是因为想到自己曾经服过刑,回归社会后怕受到社会、家庭和他人的歧视,被人瞧不起,很难重新做人,因而内心充满疑惑和不安。通常人们都认为刑释人员恶习难除(过失犯除外),对他们的言行始终持怀疑态度,而对刑释人员而言,他们最渴望的是社会的理解和信任。这种自卑心理,在不同程度上促使了刑释人员的自暴自弃。所以,自卑与自尊的矛盾常使他们深感不安。特别是原为知识分子和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罪犯,这种不安情绪更为强烈。

3.强烈的归属愿望。对于罪犯这—失去自由的群体,亲情在他们心中比一般人更为重要。家庭、亲人成了罪犯服刑期间最为牵挂和担心的,罪犯非常渴望回归社会后,能得到亲人的宽恕、谅解、爱护和关心,获得亲情享受。当罪犯想到即将刑满释放能够回到亲人身边团聚,心情会非常激动,甚至常彻夜难眠。急切的归属愿望时时冲击着罪犯的心灵,使他们常常表现出欣喜与焦虑交织的心态。家庭的态度、家庭的变化(兴旺或衰败)、家庭的破裂(离婚、争执、纠纷)等都会对罪犯的心理产生直接的强大的影响。如果亲人对刑释人员的行为不能予以谅解,甚至采取置之不理、漠视的态度,这样很容易打破刑释人员重新做人的脆弱决心。

(二)罪犯刑释前不良的心理状态

1.松懈倦怠心理。罪犯的倦怠心理是罪犯在服刑的过程中,由于内在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生活、劳动、学习、改造过程产生厌烦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此心理状态下,罪犯对监狱内那些在过去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东西,也会产生反感和烦闷,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英国的哈德菲在《权力心理学》一书中写道“大部分倦怠的原因导自精神因素,真正因生理消耗而产生的倦怠是很少的。”[1]这表明了罪犯倦怠心理产生与罪犯情绪的发展变化有着极其重大的关系。

罪犯的倦怠心理一般表现为:对监规纪律约束的自我放松,经常出现违规行为;对常规性改造任务表现出厌烦情绪、消极对待、应付了事;监狱民警苦口婆心的教育不再入耳入心,被视作老生常谈、耳旁风。罪犯的倦怠心理是改造热情缺乏、淡化的表现,容易造成改造成绩滑坡,出现改造反弹现象。

2.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随着刑释日期的临近,各种现实问题接踵而来,罪犯常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一些长刑期的罪犯,由于长期监禁,逐渐失去其原有个性,形成了抑郁型、依赖型的监狱人格,这种人格将影响到罪犯出狱后对社会生活的适应。

3.犯罪残留及破罐破摔心理。总体而言,大多数罪犯经过服刑改造,原有的犯罪心理与行为恶习得到矫治,为回归社会做守法公民打下了基础。但仍有极少数罪犯在服刑期间,改造意识淡薄、不思悔改,他们将犯罪受惩归于社会,归于检举人、被害人、证人、司法人员等,反社会意识强烈,准备出狱后报复社会、报复检举人、证人等;还有少数坚持犯罪立场,抱着反向思维意识看待现实社会,尤其是累犯、惯犯,他们的反社会意识不可能随着刑期的届满自然消失。这部分人虽是少数,但是如果其将这样的犯罪心理付诸实施,就会给社会造成极

文档评论(0)

book_z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206607300006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