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670(含答案).docVIP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670(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670(含答案)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670期)

文言知识篇

文言词语课内外联合判断题(二)

附(课外文言篇目):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降于魏。

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练习二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效便计于王”与“难于上青天”(《蜀道难》)两句中的“于”

字含义不同。

B.“文请行矣”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的“行”字含义相同。

C.“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与“恐托付不效”(《出师表》)两句

中的“恐”字含义相同。

D.“秦必去矣”与“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

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必”字含义不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国之半与秦”与“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B.“秦必去矣”与“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

难》)两句中的“去”字含义不同。

C.“秦已去魏”与“已矣乎!”(《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已”

字含义相同。

D.“魏王悉韩、魏之兵”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资治通鉴·赤

壁之战》)两句中的“悉”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闻之”与“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两句中

的“闻”字含义不同。

B.“夜见孟尝君”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两句中的“夜”字含义不同。

C.“秦且攻魏”与“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两句中的“且”

字含义相同。

D.“孟尝君之赵”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两句

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得闻乎”意思是能讲给我听听吗?“闻”使动用法,其后省略宾语“余”,即赵王。

B.“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中的“兵”是军队的意思,与《诗

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中的“兵”含

义相同。

C.“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与“而青于蓝”(《劝学》)两句中的“于”

用法和意义相同。

D.“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中的“所以”是“……的原因”的意思,与《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愿子之行也”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

兮辞》)两句中的“愿”字含义相同。

B.“歃盟”的意思是歃血为盟,古人盟会时,嘴唇涂上牲畜的血,

表示诚意,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

C.“许诺”的意思是“同意,应允”,与《史记·项羽本纪》“项

伯许诺”中的“许诺”含义相同。

D.“岁不熟”的意思是年成不丰熟。“熟”指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又特指庄稼可收割或有收成。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王尚未许也”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

老见示》)两句中的“尚”字含义相同。

B.“臣效便计于王”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两句中的“效”字含

文档评论(0)

阿拉伯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好的 好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