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83(含答案)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283期)
文化知识篇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九)
9.历法乐律
1.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取太阳的变化周期
来定月。(×)
解析“取太阳的变化周期来定月”错。农历是取月相的变化周
期(即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的。
2.年号是我国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3.“元朔”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
4.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
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上元”“广德”都属于年次纪年法。(×)
解析“上元”“广德”都属于年号纪年法。
5.闰月,指农历中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
为“闰某月”。(√)
6.朔日,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殷周时指农历每月十五
日或十六日,后世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晦日,指农历每月三十日。(×)
解析晦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7.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
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8.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辰时即食时,也
就是吃早饭的时间。(×)
解析辰时是上午7点至9点。
9.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是春节,春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春节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即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解析排第一的不是“春节”,应该是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10.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11.古人把每个季节的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
季的第二个月。(√)
12.丁卯、己巳、戊申,为古人用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命运。(√)
13.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48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
来纪日。(×)
解析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可得60组,称为一甲子。
14.甲子是天干地支纪时循环中的第一个,后世常以甲子指岁月、
年龄,如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
15.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纪年时,年号和干支不能并用。(×)
解析纪年时,年号和干支可以并用,年号置前,干支在后,如
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
16.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指23点至次日1点,午时
指11点至13点,申时指17点至19点。(×)
解析申时指15点至17点。
17.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
18.干支纪年可以用来表示大事件,如“靖康之变”“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
解析“靖康之变”中无干支,“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
19.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上元或元旦,把正月十五称为元日或元
宵。(×)
解析“上元”指正月十五,“元日”指正月初一。
20.“中秋”就是秋天的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
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故称。(√)
21.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
正月初一。(×)
解析不能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22.腊日,农历十二月廿八,“年廿八,洗邋遢”,这一天,古人
有清洗家具、大搞清洁的习俗。(×)
解析腊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23.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
三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故名“寒食节”。(√)
2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四季、气
温、物候等情况。(√)
25.孟秋为农历七月,通常为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通常为寒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通常为白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解析“寒露”通常在农历九月,“白露”通常在农历八月。
26.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均分成二十四段,分别在十二个月中,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解析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
的演变次序,把一年的天数均分为二十四段。
27.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是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
解析除夕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排最后的是大寒。
28.夏至白日最长,冬至白日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
日。(√)
29.“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如《荆轲刺秦王》:“高
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30.古代举办宫廷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燕乐”全部来自民间。古代帝王祭祀天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445(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3(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81(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9(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82(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4(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1(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2(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7(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8(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