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8(含答案)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278期)
文化知识篇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四)
4.行政区划
1.《尚书·禹贡》记载,中国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徽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
解析徽州不属于古代九州,应为雍州。
2.“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李商隐《马嵬(其二)》],“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两诗中“九
州”的含义应该是一致的,都指中国。(√)
3.“十二州”之说起于《尚书·尧典》,它是在“九州”的基础
上,增置幽、并、营三州而成。(√)
4.县是我国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始于春秋初期,最初设置在边地,有国防作用。战国时期,县已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
(√)
5.战国时各国已普遍置郡,如苏洵在《六国论》中说“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战国后期,郡县制已经在各国较为普遍地实行,
说明郡县制在当时已正式成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
解析在整个战国时期郡县制始终是分封制的附庸,至秦始皇统
一六国后,郡县制才正式成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
6.郡县制萌生于春秋,演进于战国,正式确立于秦代。(√)
7.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分天下为36郡。贾谊《过秦论》中说“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
象郡”,其中的“桂林、象郡”就是36郡中的两个郡。(×)
解析“‘桂林、象郡’就是36郡中的两个郡”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年即分天下为36郡。南海、桂林和象郡三
郡,为秦始皇公元前214年南平百越后设置。
8.秦汉以后,管理万户以上县的称为县长,万户以下称县令;
唐代县分上、中、下各级,管理县的人不再有令、长之分;宋代临时
由京官管理县政,称知某县事;明清改称知县。(×)
解析秦汉以后,管理万户以上县的称为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
9.“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郡县制。如“张衡字平子,
南阳西鄂人也”中,南阳是郡名,西鄂是县名。(√)
10.汉初,刘邦鉴于秦王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广建王侯。先封“同姓七国”(韩、赵、楚、淮南、燕、长沙、梁),后封“异姓九国”(楚、
荆、代、齐、赵、梁、淮阳、淮南、燕),实行了郡国并存制。(×)
解析先封韩、赵、楚、淮南、燕、长沙、梁“异姓七国”,后
封楚、荆、代、齐、赵、梁、淮阳、淮南、燕“同姓九国”。
11.中国行政区划中真正地出现“州”一级,始于西汉武帝。汉
代设置9个州,州的长官代表汉王朝监察所辖的郡、国。(×)
解析汉代设置了13个州。
12.东汉设州牧,执掌一州军政大权,州逐渐成为郡以上的一级
行政区划单位。全国的行政区划由郡县制演变为州郡县制。(√)
13.汉代“州”开始成为一级行政区实体,中国的行政区划进入州制的新时期,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唐代,州一直为中国最高的行政区划单位。(×)
解析直至隋代,州一直为中国最高的行政区划单位。
14.中国的行政区划在唐宋时期进入了道(路)制阶段。“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的性质,而后转化为行政区。唐朝的最高行政
区划不是州或郡,而是“路”;宋朝的最高行政区划是“道”。(×)
解析唐朝的最高行政区划是“道”,宋朝的最高行政区划是“路”。
15.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的诗前小序里说“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这说明当时九江是郡一级的行政区划。(×)
解析“九江郡”,隋置,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由后文“江州司马青衫湿”可知,当时九江称江州,是州一级的行政区划。白居易诗与序中的“浔阳”“九江郡”用的是旧称。
16.唐太宗依据山川形势,划分全国为十道,唐玄宗把“府”引
进行政区划中来,唐道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
17.汉至南北朝时期多称高级官员及诸王治事之所为府。唐朝至
清朝的行政区划中,府比县高一级。府的长官叫作知府。(√)
18.“都护”一词为官名,“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到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朝廷在内地与边地设有安东、安北、单于、安西、北庭、安南都护府,这就是著名的六都护府。(×)
解析“在内地与边地”说法有误,唐王朝在边地设置都护府。
在内地重要地区设置都督府,但不久即以权重而废。
19.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制被滥用于内地,使这种原为边关所用的军事制度变为内地实际的行政区划单位,而且大者连州十数,小者亦兼三四。而唐初的行政区划单位——道,在安史之乱后已徒有虚
名了。(√)
20.宋初正式废去道制,改为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670(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83(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445(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3(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81(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9(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82(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4(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1(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72(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55(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36(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39(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48(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56(含解析).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42(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25(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32(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20(含答案).doc
- 2023-2024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22(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