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2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待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犹无舟而济川也;虽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犹无楫而行舟也。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乃献岑鼎。小邾射①以邑奔鲁,曰:“使子路要我,吾无盟矣。”乃使子路。子路辞焉。季康子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焉?”子路曰:“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夫柳季、季路,鲁之匹夫,立信于衡门,而声驰于天下。故齐都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于之言信之为德岂不大哉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君子知诚信之为贵,故必诚信而行;君王知诚信之为贵,故以信施救则立,以信荏事则正,以信赏罚则明。由此而言:信之为行,其德大矣!
(节选自《刘子》,有删改)
材料二: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曰:“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纣狎侮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五·论诚信,有删改)
【注】①射:人名,小邾国的大臣。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齐A都不信B千乘之盟C而重D二子之言E信之F为德G岂不大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在文中是“约定”的意思。与《鸿门宴》“张良出,要项伯”中的“要”的词义一样。
B.辞,在文中是“拒绝”的意思。与《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中的“辞”词义一样。
C.衡门,在文中指“简陋的房屋”,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中的“衡宇”词义一样。
D.的,在文中是“的确”的意思。与《与委书》“的的非吾所忍”中的“的”词义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行就无法成事,如果品行中没有诚信也就无以立身,诚信对于行为而言,就如同行船需要船桨一样重要。
B.小邾射逃奔到鲁国,希望和子路约定,却不相信与鲁国订立的盟约,但是子路以他不尽为臣之道为由直接拒绝了他。
C.太宗认为君臣关系像水源和流水一样,如果君主做出诈伪的行为,就如同水的源头浑浊,可见,太宗对自身要求很高。
D.两则材料都以“诚信”作为论述的中心,材料一论述守信作为美德的重要性,材料二论述诚信对于治国的重要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
译文:
(2)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
译文:
14.下面材料为什么可以用作材料一的论据?请结合本文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3分)
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而拒之.鞅谓昂曰:“昔鞅与公子善,今俱为两国将,不忍攻,愿一饮燕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诈,遂车裂于市。夫商鞅,秦之贵臣,名重于海内,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卒至屠灭,为天下笑。
【答案解析】
10.CEG
11.A(A项,“词义一样”错误。要,在文中表示“约定”义,“张良出,要项伯”中的“要”为“邀请”。)
12.B(B?项,错在“直接拒绝了他”,原文是子路拒绝了季康子)
13.(1)他不守为臣之道,而(我)?却使他的话得以实现,这是不义,我不能(做这样的事)。[济:成,使……得以实现;是:这;由:我?(子路的自称);句意通顺?1分]
(2)从前,楚霸王项羽攻入咸阳,已经控制了天下,如果(他)能够努力推行仁政,(那么)?谁能和他争夺天下呢?[制:控制,掌管;向:如果,假使;力行:励从事,努力去做;句意通顺?1分]
14.①本文的观点是“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文中柳季、子路的两个事例,正面论述了“信之为行,其德大矣”。
②所选材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轼《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马隆诛杀树机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吴王阖闾伐楚(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喜利畏罪,人莫不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阅读:《韩非子-贪愎好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羊祜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阅读训练:《三国志-吴书-陆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阅读训练:《商君书-更法-秦孝公颁布垦草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不偏不党,王道荡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阅读训练:方孝孺《夷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古代诗歌对比阅读分类训练:表达技巧专题(附答案解析).doc
-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敢言与善言(审题指导与例文).doc
-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敬畏之心(审题指导与例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