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6课《猫》知识点及练习题.docxVIP

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6课《猫》知识点及练习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PAGE2

16.《猫》知识点

一、作品梗概

《猫》创作于1925年,是作者早期的文学作品。受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作者已经建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即使是对待不会说话的猫也应该如此。本文正是作者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二、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倡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他的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我们是少年》《山中杂记》《中国俗文学史》等。

三、字音词义

消耗hào:(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忧郁yù:忧伤,愁闷。

懒惰duò: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怂恿sǒngyǒng: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安详xiáng:从容不迫,稳重。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怅chàng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quán伏:弯着身体卧着。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惩戒chéngjiè:通过惩罚使人警戒。

悲楚chǔ:悲伤凄楚,悲苦。

断语:表示断定的话。

虐nüè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畏罪潜qián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四、主题概述

本文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同情、怜爱弱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难免犯错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写“我”家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3):写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经过。

第三部分(14-34):写“我”家养第三只猫的经过以及“我”为冤枉了第三只猫而悔恨、自责。

六、鉴赏品读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6.“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守护不住生命而产生的痛心与惋惜之情。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作者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从对上文两只小猫的叙述过渡到对第三只小猫的叙述,结束上文,为第三只小猫的出现埋下伏笔。

7.“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句中的“凝望”一词有什么作用?

两次提到“凝望”,写出了猫对两只鸟的关注,为下文“我们”冤枉小猫埋下伏笔。

8.“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永不”则抒发了决然毅然的情绪。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照应,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了首尾照应的特点。

9.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有何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其自然地借“我”之口,抒发真实感情,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共鸣。

10.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1.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的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