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VIP

《燕歌行》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燕歌行》导学案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及边塞诗相关知识;

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通过诗歌意象,分析意境,从而鉴赏作者情感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意象,分析意境,从而鉴赏作者情感及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储备

1.边塞诗歌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功名,渴望施展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边塞诗主要内容: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或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常见意象

有关景物:烽火、狼烟、孤城、黄沙、雪山、黑山、大漠

有关动物:马、雁、鹰等

有关地名:轮台、龟兹、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边关、玉门关等

常见乐器、乐曲:羌笛、胡笳、芦管、鼓、角、折柳曲、梅花落、阳关曲

艺术特点

雄浑雄壮浑厚豪放苍凉苍劲萧瑟奇寒奇丽

辽阔壮阔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常用手法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2)对比;(3)衬托;

(4)象征;(5)比喻;(6)夸张;(7)用典;(8)渲染;(9)虚实结合

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卢纶

2、高适

字达夫;世称高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渤海”,唐代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在当时与岑参并称“高岑”。在边塞诗中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抱负,歌颂了将士的战功,还陈述了边防策略。此外,还揭露了封建军队中将领与战士的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悲壮”概括高适诗的风格。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别董大》等

(二)创作背景

张守珪时任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主持北边第契丹的军事;史载他曾隐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所以此诗含有讽刺张守珪的意思,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

高适作此诗之前不久,曾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状况的了解却更具体、更透彻了。将帅不恤士卒,指挥无能,欺君邀赏,高适对此感慨颇深,因写此篇。

(三)题目解读

“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音乐中一支曲调的名称。“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体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较长。

“燕歌行”传统题材是写思妇征人的怨旷之情或者渲染边塞苦寒的处境和戍卒生活的艰苦,内容多写燕赵边塞之事。

(四)整体感知

1、读诗歌,划分诗歌层次

第一层:1~8句()

第二层:9~16句()

第三层:17~24句()

第四层:25~28句()

研读诗歌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找到诗歌中的意象,通过意象想象作者所描绘出的画面,并分析作者的情感。

3、找到诗歌中运用的手法,相关诗句以及作用。

手法

相关诗句

作用

造成征战艰难的原因是什么?找出相关诗句,体悟情感。

概括诗歌主旨

鉴赏诗歌艺术手法

环境:

手法:

句式:

比较阅读

1.阅读曹丕的《燕歌行(其一)》,比较分析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燕歌行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