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楼》教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VIP

《登快阁楼》教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登快阁》

黄庭坚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2、掌握本诗是如何抒情的,把握本诗情感。(重难点)

3、有感情朗诵并背诵全诗。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①基本情况: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fú)翁,黔安居士。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②家庭情况: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③仕途情况:英宗治平三年,黄庭坚第二次参加省试,中了第一名。第二年,再到汴京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黄庭坚性格刚直,再加上受苏轼影响,仕途坎坷,屡遭贬谪。④文学地位: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开创了江西诗派(陈与义、陈师道)。他又能词,与秦观齐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

2、写作背景

①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令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②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

必背知识:如何抒情=抒情手法+其他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炼字+多种意象组合

其他表现手法:①虚实角度:虚写(想象、联想、回忆)、虚实结合、以实写虚;②抑扬角度:抑扬结合;先抑后扬;先扬后抑;③以小见大④比兴⑤讽刺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正:触景生情、即景生情、寄景生情:先景后情

融情于景、寄情于景:先情后景

情景交融:无法区分情、景先后

以景结情

以景衬情(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

反:以景衬情(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起兴、起兴

借事抒情

借古抒情

借古讽(喻、伤、鉴)今

借典抒情

用典和引用

主客移位

又称对写、对面落(著)笔

导学指导与检测

导学指导

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

自学

第1-5题

(15分钟)

小组合作

第3-5题

(6分钟)

展示成果

第3-5题

(5分钟)

1、快速浏览【学习目标】、【知识链接】部分。

2、结合注释,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诗歌。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写出此诗每一联的表达方式。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4、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如何抒发诗人的情感的?(6分)

达标检测

第7题

(5分钟)

5、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写。(10分)

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使用了钟子期、伯牙、阮籍的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作者的希望,解脱的出路何在?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