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与杨广“约法四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智者大师,与杨广“约法四章”

人物简介:智者大师(538年—597年),本名智顗,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始者。他发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的思想,被隋炀帝授予“智者”之号,后人尊称其为“东方释迦”。

美国佛教学者保罗?史万森认为,犹如“把理性引入神学”的托马斯?阿奎那之于基督教、提倡“超越教派立场”的安萨里之于伊斯兰教,创建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对汉传佛教的贡献,可谓举足轻重。

智者大师,本名智顗(音同“颐”)。他生活的时代,分裂、混乱的南北朝正渐渐趋向于统一、有序。智者大师以圆融的智慧,消弭了“南义北禅”(南方佛教重义理,北方佛教重禅法)的差异,建立了崭新的修行体系,创立了“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个宗派——天台宗,被尊称为“东土释迦”。

大苏受学

南朝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年),智顗出生于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一个官宦之家。小时候,他经常随母亲到寺院进香,“见像便礼,逢僧必敬”。

侯景之乱后,梁朝国势衰败,西魏军队乘机南侵。在战乱中,智顗的父母、亲属惨遭荼毒。悲痛中,他萌生了出家之心。在湘州(今湖南长沙)果愿寺,智顗剃度出家,在佛前发愿,将以“荷负正法”为己任。

佛法存于世间,其目的是让人明心见性,然而,智顗深研佛经义理,内心却依然困惑。他察觉到,一味读经不可取,还应修学止观之法(止观法门是禅修的法门,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止,一个是观)。

听说禅定功夫深厚的慧思禅师在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弘法传教,陈天嘉元年(560年),23岁的智顗走进光州大苏山中,师从慧思禅师,受学禅法。

师徒初次见面,慧思禅师便对智顗十分欣赏,随即为他“示普贤道场”“说四安乐行”。智顗也没有辜负慧思禅师的期望,他日夜勤奋,精进修学。

《智者大师别传》记载,一天,诵读《法华经》至“药王品”时,智顗“身心豁然,寂而入定”。心头的困惑顿时风吹云散,自此辩才无碍。慧思禅师认为他已经证入了“法华三昧”。此后,他让智顗继承法席,讲经弘法,传灯化物。

陈光大元年(567年),智顗在大苏山修学的第七年,慧思禅师见社会安定,准备南下衡山隐居。分别之际,他嘱咐智顗前往金陵(今江苏南京)弘传禅法,他说:“你与陈国有缘,往必利益。”

金陵传禅

陈光大元年(567年),智顗来到金陵。这一年,他30岁。

当时,佛教以长江为界,形成了“南义北禅”两种学风。南方的佛学,重视对佛经义理的探究,而忽视禅定的实践;北方则重视禅定的修习,而轻忽佛理的探讨。在金陵,智顗以佛学修养与禅法实践的双重优势,迅速赢得佛教界的认可。

金陵高僧法济禅师禅功深厚。智顗来拜访时,法济禅坐不动,问:“打坐时,能感知到远山震动。这是什么禅境?”智顗答:“这是坐禅走入歧途的现象。执着于此,已非正道,怎么可以说出来炫耀呢?”法济禅师连忙从禅床上起身谢罪。

随着法济等高僧的赞许,智顗“声驰道俗”,赞誉之声四起。朝廷重臣纷纷前来,“俱服戒香,同餐法味”。朝野上下一时震动,陈宣帝甚至特意停朝一日,与群臣一起来听他讲经。

陈太建元年(569年),智顗被迎请到瓦官寺,宣讲《法华经》和《大智度论》。讲《法华经》时,对一个“妙”字涵盖的境界,智顗讲了3个月。天台宗“九旬谈妙”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件事。

智顗在金陵弘法期间,北周武帝毁佛,大批北方僧侣南下。作为金陵佛教中心的瓦官寺,变得格外喧闹,智顗的禅法实践也难以开展。弘法8年后,智顗决定离开都城。他对弟子说:“我在瓦宫寺传禅定,第一年有四十人学禅,得法者有二十人;第二年一百人,得法者仍是二十人;第三年有二百人,得法者却只有十人。近来学法的人更多,得道的人却更少。看来,京城杂乱,与弘法不利。”

天台隐居

太建七年(575年),智顗谢绝陈宣帝的挽留,率弟子离开金陵,入天台山,结庐而隐,实修止观。入山之前,智顗做过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他看到一座山,岩崖万重,白云缭绕,红日高悬,云海翻腾。在山高处,有个僧人向他招手……智顗把这个梦告诉弟子,有人说他梦中所见的山,极像会稽郡的天台山。于是,天台山被智顗选定为修行之地。

在天台山,智顗先是在北峰创立伽蓝,栽植松栗,引入流泉。后又往寺北的华顶峰闭门静坐,深入禅观,念念在道,毁誉不起。

天台山山高林密,远离都城的喧嚣,确是修行的理想之地。山中生活清贫艰苦,智顗与僧众们“种苣拾橡,安贫无戚”。陈宣帝获知后,令“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音同“捐”)两户民,用供薪水”,为僧众们安心修行提供保障。

在天台山中,智顗用9年的时间进行止观实修。他以慧思禅师“定慧并重”的佛教思想为基础,梳理了数百年来佛教止观学发展演变的脉络。

智顗隐居天台的消息传开后,四方道俗又蜂拥而至。随着徒众的增加,智顗一边传授止观禅教之法,一边着手建立寺院生活制度。

早在智顗来之前,天臺山中有位名叫定光的僧人。一日,智顗在山中遇见定光,定光问:“善知识,还记得我两年前在山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