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疲劳分类及热疲劳简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 属 的 疲 劳 分 类 及 热 疲 劳 简 介

疲劳、常温疲劳和低温疲劳等也叫.

早期的疲劳一般称为常规疲劳、高周疲劳、应力疲劳。其特点是交变的应力较小,因而所经历的失效寿命较,高一般大于1小s.通过长达百年时间众多研究入员的努力,到目前为止关千常疲规劳的设计研究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从分析方法来看,常规疲劳以名义应力为基础。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弹性力学或材料力学的分析方法对零件或构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获得零件或构件的名义应力,计入适当的修正系数如有效应力集中系数、尺寸系数、表面系数和不对称循环度系数,得到当氮计算应力,然后按照应力-寿命(S-N)曲线,用M血:r线性寿命积累公式进行累积损伤计算,从而估纾出零件或构件的寿命。但是,由千常规疲劳采用的是名义应力修正,所以只适用千应力水平较低的情况,这是其不足之处。另外,常规疲劳不考虑载荷顺序和残余应力的后续影响,所以在通常的寿命估算中由其对复杂载荷历程估笲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恬况相比误差较大,这是其另一不足之处(31S--36:J,

延性材料受到不像热冲击那样较激烈的较大的温度变化时,也往往不会立即破坏.但是,若在较高的温度变化反复进行,也就是当箱环次数较多时,便会出现因其自由膨胀,收缩受到了约束而产生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最终导致龟裂而破坏的现象,此即为热疲劳凹.

1.2.1热疲劳研究的历史与玑状

因外研究热疲劳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 录早可追溯到1938年仄山皿叫的研究工作,当时他发表了计算热应力的公式,通过物体不均匀加热时产生的热应力,提出了计算方程式,但研究方式却很不完善陨),

直到1894年Wmkelman和Schott在德因研究陶瓷材料的热冲击时才将热裂和热应力联系在了一起。1892年,美因的Hovestan.d和E\lerhait研究了延性材料的热冲击问题。德国的Bon切rath和他的同事最阜研究了延性材料的热冲击问题,并首次提出金属疲劳的概念。1953~)954年S.S.Manson和L.f.Coffin相继独立发表TM n-Co伍n公式,使热疲劳由定性研究进入定琵研究阶段。从20世纪50-60年代初1坎匈,美、日、欧洲各国相继报道了热疲劳、热机械疲劳的研究成果.

1850年,德国工程师Wo汕er针对当时火车轴在重复热应力作用下.多次发生

台阶处断裂事故,首先开始了热疲劳的试验研究,并提出了应力-寿命阳和疲劳极限的概念(4兀后来在Wohler工作的基础上,Gerber通过研究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平均热应力影响的简单理论(1)8.

本世纪初,Gough通过研究热疲劳机制和多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现象,认为局部应力集中区域的滑移线或滑移带是产生热疲劳微裂纹的先兆,并写出了第一本关于金属材料疲劳的专著.与此同时,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Griffith理论则标志若断裂力学的开端[5在11.

1937年Neuber提出了缺口根部的应力梯度效应,认为缺口根部一个体积元内的平均应力比缺口处峰值应力还要重要.1945年Miner用一个简单的攻势表达出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由于其使用方便,至今仍被人们普遍接受位)。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疲劳破坏的宏观规律方面,而对疲劳机理的研究,由于受到试验手段的限制,则主要通过金相显叙镜,对金屈表面的滑移过程及滑移带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研究。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才由Coffin和Manson完善了试验方法,并提出著名的Coffin-Man幻n公式,概括了塑性应变幅值和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为热疲劳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S3)。

随着新型测试仪器的出现和性能的不断完善,大大促进了对热疲劳机理的研究。位错理论的发展则对研究热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随着研究的不断探入,人们意识到燃烧过程中爆发压力形成的脉动压力,燃烧温度周期性变化所引发的不定常热应力等是热疲劳的主要因素。前苏联学者氐chanov在1958 年研究疲劳断裂时提出损伤的概念,这些损伤将直接导致材料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为损伤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阳l。

进入七十年代,比maitre、Cbaboche和Kraajcinovic等人的发展,终于在有效

应力概念和连续介质力学基础上形成了损伤力学,即利用宏观变昼来描述微观的变化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呐,将细饿间隙的力学作用理觯为连续的损伤变量场,井建立严格的理论体系,进而研究其变化情况。连续损伤力学采用唯象学的方法,引入表征损伤的内部状态变垂;将损伤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