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1.背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否定了···重新确立了··纠正了···,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一.伟大的历史转折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四人帮”强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打破,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如何理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导思想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意义①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①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审查解决历史遗留和一些重要领导人功过是非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②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恢复了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3.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如何保持社会政治安定?实践证明,保持必要的社会政治安定,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我们的国民经济就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就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①平反冤假错案②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③1982年《宪法》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序言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序言1954年宪法结合材料找到1982年宪法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谈谈你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理解。选择性必修1第10课【学习拓展】
二.改革开放进程1.对内改革①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人民公社时期:“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改革开放时期:“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明显增加。1978年前的小岗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吴晓波《激荡三十年》实践证明,保持必要的社会政治安定,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我们的国民经济就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就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改革开放特点: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党和国家如何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有何启示?启示:制订经济政策必须依据国情,实事求是,符合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名称核心内容影响土地改革农民土地私有制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农业合作化土地公有调动农民积极性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挫伤农民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农民个体经营调动农民积极性
1.对内改革②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84年)为什么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