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通关试题库(有答案).pdf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通关试题库(有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大题(共20题)

一、材料四早晨6时,天蒙蒙亮,胡女士就穿着“柠檬黄”上衣、戴着红袖

标、拎着小马扎和暧水壶出门了。6点40分,胡女士在宽街路口东西行站上

岗。她拿出抹布,仔细擦拭着站台护栏,同一站台其他同事也各自忙着……胡

女士今年60岁,是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员。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始建于

2001年。该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为了改进乘车秩序乱的问题,北京市组织

了上千名退休人员组成“文明乘车监督员”队伍,在重点公交车站宣传文明乘

车,劝阻不文明行为。2014年,“文明乘车监督员”更名为“公共文明引导

员”。目前,整个队伍人员达到近万人,主要在公交地铁站台、交通路口、赛

场、公园、校园周边等社会公共场所,围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这一主

题,全面开展公共文明引导行动。胡女士是最早加入公共文明引导队伍的人员

之一。当时,她并不觉得这工作有多难,可真正干起来后才发现,自己开始想

得太简单了.“请乘客们有序排队上车。”胡女士不知道自己一天要重复多少遍

这句话。有一次,一辆车进站,有位女士没排队,想从胡女士背后挤上车,胡

女士一侧身挡住了她。没想到,那女士抬手就是一巴掌。胡女士心中的火儿腾

地就上来了,可看了看手中的小红旗,她又压下了火气,平静地提醒对方,

“请您排队上车,谢谢合作。”那位女士低下了头,默默排到队尾。有一次,

一辆公交车刚停稳,几名拿着尖嘴钳、扳手、电锯、水桶等施工工具的乘客一

拥而上。胡女士赶紧上前劝阻:“请大家别挤,按顺序一个一个地上车!”可那

几位根本不听,工具也横七竖八地堵着车门。公交司机也来气了,冲着胡女士

喊:“要你们有什么用呀?还不够添乱的!”虽然胡女士很委屈,可她也觉得文明

不能只靠提醒,还要靠巧妙引导。她和队友们一商量,决定用一根绳子,绑上

指挥旗,做成简易“隔离绳”固定在车门一侧,另一侧,两名队员手持指挥

旗、伸展双臂站立,形成夹道,引导乘客从夹道中排队上车。“隔离绳”一

挂,站台秩序果然好转。但还是有乘客钻绳子、加塞,甚至冷嘲热讽:“还拉绳

子呢,就是画条线都不见得有人听。”这话提醒了胡女士,她还真要试试“排

队线”。此后几天,她和队友们白天上岗执勤,晚上加班画线……连干了几个

晚上,胡女士团队负责的16座公交站台画上了150多条停车线、300多条排队

线,标上了160多组线路数字。乘客们一见到站台上突然冒出这么多线,很好

奇,听说是引导员利用休息时间义务画的,大家都很感动,自觉按照线路排队

候车。这样,不用大声喊叫,胡女士和同伴们就能维持良好的乘车秩序了。胡

女士和同伴们的辛苦付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他们

服务乘客总量达900多亿人次。其中,共为群众咨询指路5250万人次,敬老助

残超过1518万人次,义务助民服务近800万小时。近年来,北京市民文明素质

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根据2018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研究基地的

报告,2017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首次突破85分,达85.68分,连续

12年攀升,与2005年比上升了20.47分。对此,胡女士虽然感到欣慰,但并

不满足。“(2).阅读给定材料4的画线部分,针对胡女士的感慨,谈谈你的看

法。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字数不超过300字。(分数:20)

【答案】

二、资料2“去趟镇上就靠一双脚板子,都是山路,车子进不来呀!”说起自

己的老家大娄山脉的双河村,小冯满是感慨。双河村地势陡峭,四面环山,人

都住在半山腰上,道路不畅,外面的建材也很难运进来,村民只好就地取材,

筑起了木房子。“木房时间长了就容易变形,腐烂的都有。”小冯说。遇到刮

风下雨,就神经紧绷,生怕房子漏雨、塌了,觉都睡不安稳。一家守着不足3

亩的陡坡地过活,靠天吃饭。成家后,虽然小冯也曾拖家带口地出去闯过,却

没有攒下多少积蓄。后来,小冯有了第二个孩子,加之老母亲身体不好,常年

吃药,夫妻俩只能辞职回家,没撑几年就成了贫困户。接到易地扶贫搬迁的消

息时,小冯还有点不敢相信:“一家子5口人还能搬出大山,做梦都没想

到。”2018年7月,小冯全家从大山深处搬到了县城。挪了穷窝,小冯一家成

了新市民。房子面积100平方米,宽敞的卧室、独立的厨房、干净的卫生

间……“下雨天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但没住几天小冯却有点不自在:“地

面都铺了亮堂的瓷砖,稍微落点灰或者踩个脚印都看得清清楚楚。”从村里人

成为新市民,有很多新的不适应: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5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