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双减”政策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古
诗词教学“多重对话”策略初探——以
部编版教材为例
摘要:小学古诗词教学可以通过积极推进课前与文本对话,课中生生对话、
师生对话,课后与自我对话这种“多重对话”的方式打造高质量的课堂,让学生
在课堂上就能展开丰富的语言实践、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
感受美、发现美、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中华文化
的热爱,并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一定的文学底蕴,从而在课堂上实现核心素养的提
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多重对话;核心素养
面对“双减”政策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减负提质”的新要求,2022版《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总目标,以及部编版教材
重视加量积累优秀古诗文的新方向。如何改善现阶段小学古诗词教学重视背诵、
默写和单篇讲解,忽略个性化品读、感悟和教学连贯性的现状,如何在小学古诗
词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减
轻学生负担,发挥出古诗词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思
考、探究价值。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重背诵、默写,轻品读、感悟
尽管现在素质教育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但由于书面考试仍然存在且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评价、选拔的唯一方式,家长、学校、社会对考试成
绩依然非常在意。再加上古诗词在考试中最常出现的考察形式就是默写,在当下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仍然把背诵和默写作为首要目标。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
的朗读活动,是为了熟读成诵;课堂上把四会字、易错字一遍遍地书写,是为了
默写正确。如此一来,留给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静心品读、感悟的时间就所剩不
多了。
(二)重“正确理解”,轻个性体验
古诗词在形式、题材、情感表达等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渐渐地,越来越多
的教师摸索出了古诗词教学的“经典范式”: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学生字、
明诗意、悟诗情,并在许多的教学实践中被用来作为统一的教学目标,甚至是固
定的教学思路。在这种固定的模式下,每首诗词独特的美就被忽略了,每个学生
独特的体验就被淹没了。所有的学生借助PPT上的译文读出的是一样的诗意,借
助网上查阅的写作背景和赏析推测出的是一样的诗情。
温儒敏先生曾说,完整的审美,应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分析、归纳
去寻找作者的“原意”,提炼作品的意义,欣赏作品的艺术,可称为“溯源性审
美”;另一部分是沉浸到作品之中,通过精神的“游历”与“探险”,形成独特
的“理解”与“感受”,可称为“生发性审美”。[1]不同的学生可以发挥各自
不同的想象、调动各自不同的思维去品味,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古诗
词教学不能一味追求“正确理解”,也要重视“个性体验”。
(三)重单篇讲解,缺乏连贯性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虽然各个时代的诗歌作品都有所涉及,但主要选
录的仍是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同时,一些独领风骚的诗人有多篇作品入选,如
李白共有9首诗入选,王维和苏轼各有6首入选等等。[2]因此,在进行古诗词
教学时,可以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其
风格特点,也能从中窥见诗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心境的变化。除此之外,部
编版教材还编排了许多同一题材、不同诗人的作品,如果能够将其放在一起进行
对比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发现不同诗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细微的情感差异。但不
少教师没能充分利用教材中古诗词的这一编排特点展开教学,单纯地“就诗论
诗”,不注重教学衔接,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连贯性,使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是片
面的、割裂的,难以形成一定的体系。
二、“双减”政策和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处于超负荷学习的状态,不利于中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
劳的全面发展。因此,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
“双减”政策),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
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强化学校的育人主体地位,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
为此,教师应当具有打破固有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教法的勇气和积极探索与
“双减”政策相适应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决心,让学生在学校、在课堂就能
实现高质量的学习,减少对课外作业和校外培训的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