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7.080
CCSB31
甘肃省地
DB62
方标准
DB62/T4291—2021
绿色食品赤松茸生产技术规程
RulesforProductiveTechnologyofGreenFoodStrophariaRugosoannulata
2021-04-15发布
2021-05-15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62/T429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耀、王爱民、李良斌、雷成军、沈臻、赵生香、徐永虎、李鸿满、谢延林、马立堂、韩永璞、董立盛、张光红、丁德志、徐华山、韦忠辉。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由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解释。各单位或个人在执行本文件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绿色食品赤松茸生产技术规程编制组(地址: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团结路47号,邮政编码:733299,E-mail:tzxnjzx@126.com,联系方式:0935-312345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1
DB62/T4291—2021
绿色食品赤松茸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赤松茸的产地环境、栽培设施、栽培季节、生产技术、采收及包装等技术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海拔2000m以上地区绿色食品赤松茸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749绿色食品食用菌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日光温室
以太阳辐射为主要能量来源,东、西、北三面为保温围护墙体,南坡面以塑料薄膜覆盖的农业生产设施。具备门、通风口等通风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结构参数宜东西长度为60m~100m,南北跨度10m~12m,脊高3.5m~5.5m。
3.2
塑料大棚
以竹木、钢材等为结构支撑材料,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形农业生产设施。具备门、通风口等通风装置,
能遮光、保温、保湿。结构参数宜东西长度为40m~100m,南北跨度6m~12m,脊高2m~4m。
4产地环境
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规定。
2
DB62/T4291—2021
5栽培场所
海拔2200m以下地区,宜用塑料大棚或选择土壤肥沃、避风、向阳,有部分遮荫条件的露地生产。海拔2200m~2800m地区宜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生产。
6栽培季节和方式
6.1栽培时间
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在4月上旬播种,6月上旬~10月底出菇。露地栽培5月下旬播种,7月下旬~11月中旬出菇。
6.2栽培方式
采用发酵料畦床栽培方式。
7生产技术
7.1培养料处理
7.1.1质量要求
符合NY/T1935的规定。培养料无污染、无虫蛀、无霉变、新鲜干燥、粗细度适宜、无异味。
7.1.2配方
配方一:玉米芯(粒径0.4cm~0.6cm)98.5%、轻质碳酸钙1.5%。
配方二:麦秸38.5%、玉米芯(粒径0.4cm~0.6cm)60%、轻质碳酸钙1.5%。
7.1.3预湿
将玉米芯、麦秸按配方比例混匀,加水预湿3d~5d,使配料吸足水份,含水量达到70%~75%,用轻质碳酸钙调节pH为7.5~8.0进行建堆发酵。
7.1.4建堆
将培养料抖松后建成宽、高各1.5m的发酵堆,长度按场地大小设置。
7.1.5翻堆
当料堆内温度达到60℃~70℃,并保持48h后开始翻堆,翻堆时将堆料上下内外互换,使发酵均匀。翻堆重复3~4次,周期12d~15d。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62T 4133-2020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机械能无损探测技术规程.docx
- DB62T 4134-2020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docx
- DB62T 4135-2020抗冲改性聚氯乙烯(PVC-M)管材高速冲击试验方法.docx
- DB62T 4136-2020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docx
- DB62T 4137-2020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规划编制指南.docx
- DB62T 4138-2020节水型城市建设指南.docx
- DB62T 4139-2020循环型社区建设规范.docx
- DB62T 4140-2020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指南.docx
- DB62T 4141-2020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指南.docx
- DB62T 4142-2020鸡产蛋下降综合征防治技术规范.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