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频考点专项练7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VIP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频考点专项练7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频考点7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

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

2.如图为古代铁锸图。锸由木耜发展而来,最初完全为木制,后来才演进为木叶上套铁刃。汉代出土文书中,锸多写为“木臿”。据此可知()

A.器物变化滞后于文字的变化

B.铁农具未完全取代木器农具

C.封建政府统一文字成效显著

D.汉代文书繁密导致漏洞百出

3.如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收租图:粮仓前的广场上,仆人们忙着清点粮食入仓,有二人端坐席前监收。此图可以用来探究当时的()

A.精耕细作技术B.小农经济形态

C.商品贸易规模D.土地经营方式

4.宋代的江南东路包括今天江苏的西南部、安徽的南部和浙江、江西的一隅。圩田(如图所示)就是在这一带靠近江边或低洼地中建成的,周围有堰,让河水穿流其中,可调节水流大小。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朗

B.地域特色影响农耕文化

C.宋代政府重视水利建设

D.水利工程保障经济发展

5.唐中期以后,工匠由直接在官府服役变为在可以较大范围内纳资代役。政府通过征收未服役工匠上缴的部分绢或钱之类,来作为雇佣其他工匠的开支。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A.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D.农民赋税负担增加

6.明朝中叶,在盛产棉花的江南地区,许多农户不仅自产棉花,还对棉花进行加工,纺纱、织布。这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在全国其他地方也较为普遍。由此可见,该经营模式()

A.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B.促使农业逐渐依附于手工业

C.促进了雇佣劳动普及化D.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7.手艺式手工业是明清江南市镇中颇为流行的一种手工业形式。手艺工匠拥有简单的生产工具,以流动或者定点的形式为消费者进行订货加工,其原料与产品都很少出入市场。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手艺式手工业()

A.自然经济色彩相当浓厚B.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之一

C.工匠缺乏基本人身自由D.技术传承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8.唐代后期,广州南海神庙的祈风祭海活动兴盛,被列为国家祭祀。地方官员和市舶官员定期前往祭拜,并多次整修扩建。这反映出()

A.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B.东南沿海的经济社会影响增强

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D.海上丝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9.清代嘉庆年间编撰的《珠里小志》记载了当时朱家角镇人口分类统计,除了户数(1502)、口数(5937)以外,把人口分成:男口、女口、幼童口、幼女口、店伙口、雇工口、奴仆口、婢女口、僧口、道士口、女尼口。其中店伙口267人,雇工口99人。据此可知,朱家角镇()

A.自然经济逐渐瓦解B.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工商业人口不断增多D.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

10.明朝初年,汉口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滩,成化年间,汉水改道,这里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于是各处商民开始建房造屋,商船也来此停泊,到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汉口的崛起说明()

A.地理位置决定城市产生B.经济发展促进市镇兴盛

C.明代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商品经济促进乡村发展

11.明代徽州府的一份土地登记簿册显示,当地大户朱学源崇祯十五年时共有土地803.23亩,分散在1259块地段上,平均每个地段约为0.64亩,而且其中90%以上的土地分散在本户所在的乡里以外。类似的情况在当地比较普遍。上述状况反映出()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B.大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发展

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改变D.农村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

12.有学者指出,“真正解决倭患的关键之举并非战争,而是官方政策的转换。面对势不可挡的国际贸易大潮流,战争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倭寇的实质是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必须放弃海禁政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倭患是明朝最大的统治危机B.国际贸易大潮引发倭患问题

C.海禁政策是维护稳定的需要D.战争是解决倭患的根本手段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中国古代的货币经济]

材料一与宋朝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在60个以上,遍及东亚、东南亚、南亚,红海沿岸,频繁的海外贸易刺激了货币需求,“中国铜钱热”由此兴起。两宋铜钱制作精良、币值稳定,适应了香料、象牙等零散土货的交易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